帖子主题:[原创]铸梦军旅(之二十二)-第三章 移防四川-第一节 调防天府
共 1866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铸梦军旅(之二十二)-第三章 移防四川-第一节 调防天府
共 1866 个阅读者
在人人称道的天府之国,我从士兵跨入了干部行列,从排长到连长,一干就是十个春秋。党组织和部队首长把我这么个勤务兵铸造为称职的基层指挥员,使自己的军旅梦继续延伸……
1968年,毛泽东主席作出了“部队不要在一个地方驻久了,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调防”的指示。西南战区统帅机关根据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上报了西藏军区陆军52师与第50军第149师对调防务方案。1969年8月19日,中央军委电报批复成都军区“同意52师与50军149师9月份对调防务”。9月9日,营长、教导员参加完师党委扩大会回来后,调防四川的小道消息就不再是“小道”,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大道”消息。当时领导考虑的重点就是,部队从边防到内地,从高原到平原,从藏族聚居区到汉族聚居区,语言通了,风俗懂了,环境好了,任务变化了,怎样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转好思想弯子,保证调防任务的完成。
我从小长到18岁,都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乡,对家乡和家庭都很留恋。当兵后一离开亲人故土就是五年多,对亲人十分想念。那个时候我国还没有手机,就是有线电话都非常少,只有公家用,平民百姓家大都没有。因此,离家几年来,从没给家里人通过话。家中没有识字的人,毎次家里寄来的信,不是请本生产队会计杨槐定帮写,就是到街上去花钱请专门代人写信的人写,毎封信都只有三言两语,很是简单。即使是这种电报式的家书,一年也只能收到四五封。毎次收到家书后,我都兴奋不已,就像家人站在我面前一样,我捧着家书一口气要连看几遍。有时收到家中来信才半个多月,明明知道家里来信不可能有这么快,但只要送信的人一到,我总是要凑上去看一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信。我经常在想,离开家这么久了,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老人家身体会不会越来越差;大哥的残疾,随着岁月的流失会不会越来越重;我当兵后,家中又添了两个侄儿,原来就是劳弱(缺少劳力的意思。下同)的家庭,现在是不是更劳弱; 与我年龄差不多大的潘用银、张敏贵、罗正江、黄得友等朋友,他们又怎么样呢; 恐怕早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吧; 我最喜欢的门前那个大水库不知道干过没有,如果没有干过的话,里面最大的鱼可能有上百斤了……唉!五年时间,既短暂又漫长。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怎么样,家中老小的变化又怎么样,无时无刻不在心里惦记。有时夜深人静时想到这些,久久不能入睡,我早就想回家看看了。
听说调防四川,外省籍战友表现比较平静,当然也想来领略一下天府风光。最高兴的是我们四川兵,我便是其中突出的一员。当兵一直在距家20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没想到一道命令就要调防四川。据说新的驻地离家仅有200多公里,比西藏近10倍,即使自己请不到假回家,家里人来部队探望也方便了许多。想到这些,激动的心早已飞回四川,飞回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为了搞好调防交接工作,落实上级“交出高风格、交出好作风”的指示,我们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工作。处处想接防部队之所想,备接防部队之所需,千方百计为接防部队到位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我毎天带着全排同志,按上级要求对营房墙面进行全面粉刷,全面维修屋面、门窗、玻璃、营具;平整道路,疏通水沟,彻底打扫环境卫生;抽出我排责任心最强的同志,协助司务处清理各类物资,标记堆放,整齐划一;还栽种蔬菜,不留荒地,我们吃菜也是吃远的留近的,吃坏的留好的。连队有上百头猪,过“十一”国庆节也没杀一头,猪生病了及时治疗,杜绝死亡。可留可不留的东西坚决留下,可作价可不作价的东西坚决不作价。就连做饭用的柴火也从山上扛了许多下来,足够来接防的兄弟单位使用三个星期以上。经过全连战友的用心用力,为接防部队留下的是猪满圈、菜满园、粮满仓、柴火满厨房。
从解放西藏到调防出藏,我们部队在西藏驻防整整20年,见证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从奴隶社会跃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也为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血的代价,与西藏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良好的军民关系。临走前,连队派出了群众工作纪律检查小组,逐村逐户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批评建议。群众听说解放西藏的老部队要调防了,都依依不舍,上到百岁的老阿爸、老阿妈,下到上小学的儿童,都提着最好的青稞酒、酥油茶、红鸡蛋、青苹果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互相挥泪告别。当常借给我劳动工具使用的巴桑老阿爸,弯着腰把一杯香醇的青稞酒端到我手上时,我的双眼模糊了,用中指轻轻地蘸着美酒弹向空中,一是祈祷老阿爸健康长寿,二是祈祷藏族人民安康幸福;三是祈祷军民永远团结。
1969年10月4日,我们作为走在全团最前面的第一梯队,离开了自己用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营房驻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藏族同胞,以战备姿态沿川藏公路向四川乐山地区开进。沿途经过昌都战役战场、修建川藏公路的危险地段、红军长征时经过的甘孜、泸定桥等地。车队到达泸定桥西侧时,上级命令:“除个别病号外,其余人员全部下车,以连营为单位组织徒步通过大渡河上的泸定铁索桥,对部队进行实地传统教育。”
这座著名的铁索桥,椐说建于1705年,峻工于1706年,距1969年我们调防时约360年历史,是过去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也是当地汉藏民族交流的唯一桥梁纽带,还是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冲。
大渡河河面上九根饭碗口粗的钢丝绳从河的北岸拉到南岸,钢绳上铺了新木板,看样子是专为我们新铺的。桥面左右两侧,各有两根钢绳作护栏,桥底距水面大约30米,桥面宽3米,长101.67米。桥身悬于空中,远远望去就像系在大河上的一根小藤条。大渡河深不见底,水流湍急,咆哮如雷,寒气逼人,把吊桥振得微微抖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手把护栏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整个桥面上都是人,压得桥面严重往下弯曲,颠簸得十分厉害。守桥工作人员在广播中大声喊话:“解放军同志,桥上人太多了,慢慢通过,不要跟得太紧了!”看见桥下打着浪花的河水,以毎秒钟5米地流速奔腾而去,许多人感到头晕目眩、心惊肉跳,生怕铁索断裂,掉入河中急流。有的同志抓住护栏,蹲在桥上不敢举步,这时大家才体会到毛主席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得是多么的透彻,多么的真切。当年红军老前辈们抢夺泸定桥时,狡猾的敌人抽掉铁索上的木板,烧红铁索、涂上黄油,并在桥头架起机枪封锁桥面。为了解放人民,不顾个人生死的红军勇士们,一面攀爬铁索,一面还击敌人,前仆后继,强行渡河。这是何等的英雄壮举,又是何等的空前绝后啊!
经过十几天的摩托化开进,我连没丢失一枪一弹,没发生任何事故,以严整的军容、良好的军纪、优良的军风驻进了新驻地——眉山县太和区龙亭寺。1969年12月10日,成都军区下达命令,决定师部住乐山,将我师改称为陆军第149师,隶属第50军建制,师长刘广桐、政治委员乔学亭。我团团部住五通桥,将我团改称为步兵第447团,团长康虎振、政治委员吕大居、参谋长董长山、政治处主任赵文锋。一营驻仁寿县,二营驻五通桥,三营驻洪雅县(其中九连驻乐山水运局,我连驻眉山县太和镇龙亭寺农场)。通过这次调防,锻炼了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长途战备行军的适应能力。
已发帖文链接如下:
铸梦军旅(之一)——序言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12639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二)-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一节 硝烟伴生 - 军事小说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13647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三)-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二节 传家之宝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16960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四)-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三节 幼年丧父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18201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五)-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四节 茅草危屋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18988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六)-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五节 墙下余生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26993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七)-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六节 穷人过年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28116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八)-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七节 抱憾终身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29587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九)-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八节 童年挑夫http://bbs.tiexue.net/post_8433344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九节 难过粮关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34190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一)-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十节 煤缘难结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37144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二)-第一章 苦辣酸甜-第十一节 学艺求生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38531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三)-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一节 决心参军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0245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四)-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二节 西行漫记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1704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五)-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三节 重操旧业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2900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六)-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四节 军营头春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3771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七)-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五节 水中夺粮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5424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八)-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六节 发号施令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5791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十九)-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七节 针锋相对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6886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二十)-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八节 难舍战友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8395_1.html###
[原创]铸梦军旅(之二十一)-第二章 高原磨砺-第九节 正规班排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8448608_1.html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8449639_1.html占位标签-勿删!!
“为了搞好调防交接工作,落实上级“交出高风格、交出好作风”的指示,我们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工作。处处想接防部队之所想,备接防部队之所需,千方百计为接防部队到位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我毎天带着全排同志,按上级要求对营房墙面进行全面粉刷,全面维修屋面、门窗、玻璃、营具;平整道路,疏通水沟,彻底打扫环境卫生;抽出我排责任心最强的同志,协助司务处清理各类物资,标记堆放,整齐划一;还栽种蔬菜,不留荒地,我们吃菜也是吃远的留近的,吃坏的留好的。连队有上百头猪,过“十一”国庆节也没杀一头,猪生病了及时治疗,杜绝死亡。可留可不留的东西坚决留下,可作价可不作价的东西坚决不作价。就连做饭用的柴火也从山上扛了许多下来,足够来接防的兄弟单位使用三个星期以上。经过全连战友的用心用力,为接防部队留下的是猪满圈、菜满园、粮满仓、柴火满厨房。”
看了我149的换防移交风格,我想起了我厂改制时的情景:整个厂区生产原材料堆得几乎连路都堵死了。卖厂了为什么还要白送那么多原材料呢?答案是;卖的和买的是同一个人。至于这两个人是怎样讨价还价的,只有王八蛋知道了。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你说的“冷水桥”是错的,应该叫“漫水桥”;峨眉水泥厂位于我们团部的西南侧,我们团在那个矿山上建有一个石灰厂,有我几个同乡在那里烧石灰;那条很宽的小河叫九里河坝,我到团机关工作后,每年都要到那里组织训练;“ 唐院”就是后来的“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天下名山”牌坊的北侧,占地将近两平方公里,我1973年下连队后,外出训练经常去那里。在我们使用的峨眉县地形图上,那里是一片浅丘地形,就是由许多个小山包组成的地形。我们见证了这个大学从基建到具有规模的过程。
四零医院就在我们驻地的东北侧,徒步翻越小山只要十几分钟时间。
有时间可到我的回忆录《从放牛娃到炮兵营长》里看看,那里面我有比较详尽的叙述。
占位标签-勿删!!
大约在七六年秋,我部在沙湾军训射击,其中有一次发生膛炸,对越反击战幸存者的同乡、七九反击战时我连二排长吴建辉险些丧命。一块长约三十公分的弹片,从他的手臂内侧和身体之间穿过,军装,衬衫,短裤全都撕开,他命大,福大,造化大,竟然毫发无损(准确地讲,汗毛被剪掉不少)。一位胖乎乎的白姓小炮手,脚踝中了一弹片,一股鲜血喷的足有两米高,吓得哇哇大哭,气得那位六二年对印还击战下来的刘利德连长大骂:“他马的给老子吼个球。”没想到,这一骂还真管用,一切又恢复到可控壮态。
那次膛炸,我当然知道原因,但仍属绝密,不便公开。不知道听雨朋友是否凭栏听闻。
占位标签-勿删!!
从解放西藏到调防出藏,我们部队在西藏驻防整整20年,见证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从奴隶社会跃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也为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血的代价,与西藏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良好的军民关系。
-----------------------------------------------------------------
我们这个师是一支得到全面建设的部队,历任师团领导班子都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不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进军大西南、进军西藏,还是在对印反击战、对越反击战和拉萨戒严中,都始终拉得出、上得快、干得好;不论是在西藏还是在四川,都始终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军地文明共建工作,得到驻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很怀念老部队,祝愿老部队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