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81与95变化的核心是我军作战思路的转变
共 5997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81与95变化的核心是我军作战思路的转变
共 5997 个阅读者
在各军事网站上,有关81式自动步枪与95式突击步枪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铁血网”上也有很多老兵来为95正名,可惜收效不大,反倒招来“泄密之嫌”。我觉得,81到95之变,体现了我军作战思路的转变。而一些网友怀念81、排斥95的原因,正是思想上的落后所致。
这种思路就是:体系作战!一种武器首先要符合它所在的时代,否则即使他的技术再先进也是无用的。我不否认81是立下了战功的好枪,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81的设计思想已经落伍了。
首先来看看95与81相比变在哪里。
第一,射程减小。由于步战车对班组活力的大大加强、单兵通讯设备的普及以及火力打击水平的提高,较远的射程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远距离的敌人,可以呼叫后方炮火的支援、班里步兵战车上火炮的打击,而不是步兵的精确射击。在“联教确山—2011”演习中,曾暴露出95步枪对400米目标射击多发不中的问题,直到机枪手用班用机枪进行点射才打倒靶子。这是由于步战协同不好,加上班组火力单一(清一色95步枪)所致,不是枪的问题。
第二,长度、重量均有所减小。长度减小,是适应乘车作战的需要。重量减小,方便增加其他设备。这一点,03式突击步枪就是个反面教材。首先,03全枪长度减小,但还是比95长;其次,03的枪管长度还不如95长,实属鸡肋。由此看来,95步枪更适合我军的机械化、信息化。
我只是个高一学生,可能岁数还没一些老兵摸枪的时间长。如有不对,欢迎老兵斧正,也请各位网友轻敲板砖。
占位标签-勿删!!
我从一个兵的实际出发告诉你为啥总说95-1不行,因为谁都知道在我们自己的服役期内打不了仗,95-1是塑料枪身它在结实搞训练时也会磨出道子,有一些部件容易损坏,部队的军械部门都是变态的,你枪身有一点破损都不行,谁训练敢保证啊!有破损了就是你连队管装爱装教育不到位!就是你连队建设不好!就是你连首长和值班员组训不严密!你连队营里就要公关了。这样你敢用这枪吗?久而久之很多干部战士对这枪印象也不好了,训练也少点,就连我们参谋长都在全团集合时说95-1很娇贵,是新武器,上级首长们肯定关注比较多而且通条副品这些易损件还没有配发,千万别他made给我找麻烦!
我上面说的都是实话,现实就是这样的,干部咋训兵就咋练,兵都是好兵就看干部咋带了
占位标签-勿删!!
本人用过95和81,明显95好上手,易上靶后座力小,夜间射击更好用。不过为81那些长枪训练的动作用不上了,很多老兵觉得不适应不自觉中将81的要领错误带进了95中,所以很多人觉得95不好也在情理中。在百余年前老祖宗们也对弓马骑射情有独钟,对洋人的科技抵触强烈而导致亡国,一些网友则人云则云,小口径步枪是科技进步为提升我军单兵作战能力有巨大提升,特别是其适应快速机动,带弹量增加,出膛初速更高,杀伤力更强,穿透力更大,精度更高,以及缩短训练周期减少训练弹药耗费。而81比起95来就差多了 ,81虽然也有自己的好处但其毛病也不少,精度差(81时用一百固定胸靶校枪95则用二百米的)子弹杀伤力不大(81子弹口径虽大质量较大但95弹头较长初速更高因此对掩体的穿透力更高,81弹头进入人体后不改变其运动方式点进点出95弹头进入人体后则由旋转改为翻滚是点进面出中弹者非死即残躯干部位中弹多难以救治十分残忍)单兵携弹量小(弹大小决定数量,数量则决定火力持续力,枪自重也是可换成子弹的)。
然而枪口径两极化(大口径化和小口径化)已经是世界潮流,我作为军事大国自然不能落后。换装95及其改进型和系列产品是必然的,03作为95的系列之一只是有托无托之选,03有托有继承81训练大纲要求的优势,让一些对空间和机动性要求不高的部队有了更方便花钱更少的选择
占位标签-勿删!!
九五枪设计出来就是落后的,是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我们也是在摸索,所以说九五枪是神枪肯定是吹牛。但八一枪是一定要淘汰的,这个不用讨论。
在美军或以色列军对敌人的短兵相接的战例中,基本无悬念,这是武器先进使然,有人说,不对,是人的差距。人的差距当然是有的,但武器也非常重要。美军的M4步枪,虽然也落后,但对AK上是完胜。有人说,AK故障率低。其实正相反。AK的子弹是钢弹,平均1500发就会有一发拉断弹壳而卡弹。说放进水里沙里还能用,M4也一样。象进水进沙后能射击,是现代武器的基本要求。AK能做的,是因为这么破的一支枪也能做到这一点,让大家惊奇而已。前几天有个电视节目介绍九五,主持教官是把九五枪从埋得严严实实的泥沙里拎出来,直接射击,枪枪命中靶心的。前几年有一个文章,写的是各国武器进行极端条件下的测试,最终是美国的那个什么枪胜出,就是最新款的那个,叫啥名忘了,一共出了三次故障。M4是147次故障。AK47是一千多次故障。
所以说,AK远没有美国人说的那么强大,只是这种枪给他们造成了重大伤亡,印象深刻。同时,在越战中,先是有两千支M16新枪送到,但问题太多,主要是不能拆解,厂家认为是免维护的枪,不用保养,但忽视了越南的气候,结果锈蚀严重,造成许多枪几天就不能用了。不过第二批枪解决了相关问题,立即就成了士兵的最爱。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是德浪河谷战役。有一个电影演的就是那次战役。美军预计投入2500人占领得浪河谷,以期在撤军时增加谈判筹码。但被越军发现了意图,越军集结十万兵力进行了包围。前线参战兵力两万五千左右。美军第一天机降了四百名海军陆战队员,随即被包围。打了整整一天一夜,到夜间美军感到继续空降部队势必全部被包围,就决定撤出战斗。天亮时美军全部撤出。这一战让美军损失相当惨重,有四十名士兵战死。其中十几人是被自己的燃烧弹和白磷弹杀伤。不过走了以后,连一根鞋带也没给越军剩下。越军伤亡共8000余人,战死2500人。
越军中的大部分是被燃烧弹杀伤,但在战死的士兵中,有近一半的人是被枪打死,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头部中弹。越军和联合国人权组织认为是美军对被抓住的越军进行了集体枪决。但经过调查,证实是在战斗中被打死。
这就是美军M16的牛逼之处。如果我们听美国人说,AK好啊,那是玩咱呢。
关于杀伤力和侵彻力的问题。
重的弹,大的弹,杀伤力一定好于小口径的。这里纠正您的一个概念,就是小口径枪弹会在人体内翻转的问题。其实真正能在人体内翻转的,是以色列的和俄国的两种枪,都是5.45口径的。俄国的是AK74,以色列的我记不住名,挺好玩的小枪,弹壳是从下方抛出的,射击起来象在枪底下接了个水管,弹?会哗哗的流出。
而美国的M4系列的子弹是不会在人体内翻转的。它主要是强调了侵彻力,目的是能射穿苏军的钢盔。当然,口径小,杀伤力也减小了许多,这绝对是一个硬伤。但它同样有优点,就是子弹带得更多。它的子弹更小,但弹壳更长,装药量比原来的7.62口径的长筒弹,即加莱德和M14的子弹的装药量差不多,但弹头更小,更轻,在动能相同的情况下,弹头质量与初速度呈反比,它的初速度非常高,达到八九百米,而AK是六百多吧,我不一定记得准。这样,M16系列的子弹,在飞行的初期因初速高,它的侵彻力在短距离内就非常强,在一两百米内,射中人体后,它过高的速度在人体内造成的空腔效应,一点都不比AK的小,杀伤力是有所降低,但低的不明显。不过,在两百米以上的距离以后,因为弹头重量太轻,受到外界影响就更大,速度衰减的就更严重,所以,在两百米以上时,其杀伤力就明显降低了,在四百米左右时,就会出现象钉子一样射穿人体,人都中枪了,但还在找打在哪里的情况。这时的杀伤力就非常差了。
不过200米内杀伤力并不低。一枪打要害部位,也是立马完。同时,它后座力很低,一个点射,在一百多米距离上,只要首发能命中,后面两发也基本跑不了,可以三发全打进敌人的头里去,试想一下,就算杀伤力低一点,又有何妨?
咱们的九五,基本上继承了M4的诸多优点,同时,改掉了它的一些缺点,如吹气式复进装置故障率高等。在恶劣环境下,九五的故障率是低于M4的。
不过九五一也有很多缺点,如抛壳窗离眼睛太近等。象以色列,是把抛壳窗放在枪的下方的。
九五二改进了许多。加装了大量的战术导轨。
现在美军什么的,打仗都用红点瞄准镜了,我们还老是看八一那种落后的枪好,将来打起来,我们的兵就会象待宰的小羊一样了,那是绝对不行的。没打起来,打起来就知道了。要知道,萨达姆时的伊军士兵,其战斗力和单兵素质比我们的战士可是强的多呢,也被打成那样,真要跟美军打起来,以我军当年的破武器和落后的战略战术思想,可能比伊军更惨。
我军刚装备九五时,部队反映普遍不好,这也跟思想有关。一方面,领导上还是喜欢旧枪,用顺手了,看着也更吓人。另一方面,是上层的问题。九五枪到部队后进行了简化与改装,是筒化版,与出口的九七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子弹也用了更便宜的钢壳弹,而此枪设计之初是用铜壳弹的,这样,故障率提高了,寿命降低了,就加重了枪的缺点,掩盖了优点。说白了,还是原来的艰苦奋斗的穷日子过惯了,不适应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
当然,我觉得九五枪也只是一个过渡,下一步肯定要加以改进甚至推倒重来也是有可能的。但它一定是一个方向,而把八一枪拿来对比,一定迷信八一枪,那我看干脆一人发两块板砖,那东西没故障,再配两把菜刀,砍上也要人命。
占位标签-勿删!!
终于出来个讲理的 我重申一下95和81比是有些进步 但是和国外一流的比还有差距 步枪这个东西没有太多涉及 高级冶金和材料技术的东西 无非就是一些战略资源的优化 所以以我们现在的国力完全可以设计出国际一流的突击步枪 只是弹药因为资源限制可能没有国外那么好 但是现在这个95-1 国际上中等偏下
说一下弹药 关于侵彻力 我们国内看到的穿甲厚度基本是100米的(确实穿甲效果比别人都好) 这100的交战距离 假设是在城市作战对面穿防弹衣的情况 估计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100米内对面没穿防弹衣 因为弹头过于坚硬 BD87变成了小型穿甲弹 弹头没变形 还没来得及滚转 造空腔就已经穿过身体组织 现在网上有实例可以去查
关于远距离和SS109比 子弹倒是大约还行 但是枪膛设计的和M4不一样 加上口径稍大 造成远距离200M以上精度稍差 超过200M动能存量不足 最后远距离穿甲能力还不如SS109
最后 就是 BD87 适合中距离 95和95-1无托适合近距离 因为弹和枪是单独研发的 就成了这种结果 当然也有国家全面使用无托枪 但是就BD87来说 交战距离100-200 远了没人家准没人家很 近了打不疼 这才是闹心的
所以 设计思想落后 不是技术落后 主要缺乏竞争 上面下指标 下面完成任务 等部队抱怨了再说 上面指标要求错了 部队抱怨了 再修修补补 碰运气 什么时候改好了 就成好枪了 改不好 就凑合用 反正。。。。
占位标签-勿删!!
军用步枪,穿透力,也叫侵彻力,是相当重要的指标。民用或警用的枪支则强调拒止作用。
现代战场上,敌人是穿着防弹背心的,你杀伤力再大,打不穿有P用呢?
另外,这种小口径枪的特点是后座力小,灵活,乩孔瞄准具在瞄准时更快速,连发和点射的精度高。这是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的。
用九五枪,就要用CQB步法的单兵战术动作,枪要始终抵在肩上处于瞄准状态,发现敌人可迅速开火,开火后不必调整瞄准姿态,直接就保持在原姿态下准备下一轮射击。
81枪不行,这样的动作就是在找死,因为你发现目标到瞄准目标的时间更长,不易瞄准,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行。后座力太大,射击后要调整姿态。所以,这种枪更适应端着枪冲到敌人跟前一顿突突。这也是当年我们重视集团冲锋的思想所致。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本人用过95和81,明显95好上手,易上靶后座力小,夜间射击更好用。不过为81那些长枪训练的动作用不上了,很多老兵觉得不适应不自觉中将81的要领错误带进了95中,所以很多人觉得95不好也在情理中。在百余年前老祖宗们也对弓马骑射情有独钟,对洋人的科技抵触强烈而导致亡国,一些网友则人云则云,小口径步枪是科技进步为提升我军单兵作战能力有巨大提升,特别是其适应快速机动,带弹量增加,出膛初速更高,杀伤力更强,穿透力更大,精度更高,以及缩短训练周期减少训练弹药耗费。而81比起95来就差多了 ,81虽然也有自己的好处但其毛病也不少,精度差(81时用一百固定胸靶校枪95则用二百米的)子弹杀伤力不大(81子弹口径虽大质量较大但95弹头较长初速更高因此对掩体的穿透力更高,81弹头进入人体后不改变其运动方式点进点出95弹头进入人体后则由旋转改为翻滚是点进面出中弹者非死即残躯干部位中弹多难以救治十分残忍)单兵携弹量小(弹大小决定数量,数量则决定火力持续力,枪自重也是可换成子弹的)。
然而枪口径两极化(大口径化和小口径化)已经是世界潮流,我作为军事大国自然不能落后。换装95及其改进型和系列产品是必然的,03作为95的系列之一只是有托无托之选,03有托有继承81训练大纲要求的优势,让一些对空间和机动性要求不高的部队有了更方便花钱更少的选择
占位标签-勿删!!
95式本身就思想落后 排斥95更思想落后
95之后因为不能满足部队需求 还出现了05式 (87式重制版) 未大量列装
后来觉得数字化步兵应该统一制式步枪所以导致后续步枪发展停滞 转而完善95 出现了加装战术导轨和稳定版的95-1 (=94吗?)
但是95-1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5.8mm步枪弹的新版本出现 意味着弹药供应面临调整 最早5.8mm步枪弹的多年论证出现偏差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 随着时代变化作出的改进 不管怎么说之前花了那么多钱 交了不该交的学费 结果精度和国际一流比并不出众的情况下还能出现当年38大盖那种一枪穿透但是杀伤小 4抢打躯干没立即影响活动的情况 (希望这是极端个案) 这就是全能天朝本不该发生的事
占位标签-勿删!!
我从一个兵的实际出发告诉你为啥总说95-1不行,因为谁都知道在我们自己的服役期内打不了仗,95-1是塑料枪身它在结实搞训练时也会磨出道子,有一些部件容易损坏,部队的军械部门都是变态的,你枪身有一点破损都不行,谁训练敢保证啊!有破损了就是你连队管装爱装教育不到位!就是你连队建设不好!就是你连首长和值班员组训不严密!你连队营里就要公关了。这样你敢用这枪吗?久而久之很多干部战士对这枪印象也不好了,训练也少点,就连我们参谋长都在全团集合时说95-1很娇贵,是新武器,上级首长们肯定关注比较多而且通条副品这些易损件还没有配发,千万别他made给我找麻烦!
我上面说的都是实话,现实就是这样的,干部咋训兵就咋练,兵都是好兵就看干部咋带了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