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飞豹如果只挂一枚大型弹,是否可以变成单座?
共 2009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飞豹如果只挂一枚大型弹,是否可以变成单座?
共 2009 个阅读者
刚刚查到一个关于JL-10A功多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老资料,不知可信度有多高。不过感觉你说的没错,如果是提康、伯克和尼米兹这类反射面积远远大于50平米的大块头目标来说,探测距离应该大大延伸。飞豹B只会在此基础上更远。如果YJ12是其标配,那么用自身雷达发现目标是可以做到的,不需要其它飞机辅助。
多功能X波段、全波形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空空探测距离(6=3m2)为;上视大于75km,下视大于45km;
空海探测距离(б=50m2)为:海1方式大于100km,海2方式大于80km;
单目标跟踪距离不小于探测距离的80%;
边搜索边跟踪功能可同时探测跟踪不少于10个目标,配合火控系统完成多目标攻击。该雷达可制导多种导弹及其它精确制导武器。雷达的设计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空/空状态
1)速度搜索(VS)
2)边搜索边测距(RWS)
3)边搜索边跟踪(TWS)
4)单目标跟踪(STT)
5)空战格斗(ACM)
i)平显视场(HA)
ii)垂直搜索(VA)
iii)瞄准线(BS)
iV)可偏移搜索(SA)
空/地状态
1)真波束地图测绘(RBM)
2)地图扩展(EXP)
3)地图冻结(FRZ)
4)多普勒波束锐化(DBS)
5)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
6)空地测距(AGR)
空/海状态
1)海1(SEA1)
2)海2(SEA2)
3)海面单目标跟踪(SSTT)
辅助导航
1)信标(BCN)
2)气象(WX)
具有简单气象功能,以视频形式显示给飞行员。
机内自检测
1)加电BIT
2)周期BIT
3)启动BIT
敌我识别功能
雷达与敌我识别询问应答机兼容工作,在空空、空面的搜索与跟踪状态均能迸行敌我识别。
制导功能
可以制导多种导弹以及其它精密制导武器。
频率:I/J
重复频率:HPRF MPRF LPRF
MTBF:70小时
LRU:6个
占位标签-勿删!!
你这么说只能说是对飞豹和Q5不够了解。
Q5标准外挂是3吨,其中两个重载挂点在机翼外侧,通常用来挂副油箱,一个好像是760升,含副油箱和挂架什么的就去了1吨半了。然后就是肚皮下4个挂点,挂1吨炸弹,机翼内侧挂点挂一对火箭发射器,这就是标准配置。坑爹的是Q5还没有雷达,没有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
而飞豹初始型号就是反舰型,载重6吨半,机翼4个挂点中,内侧挂点1吨半,外侧1吨上下,加上机腹挂点和翼尖格斗弹满载,而1吨的挂点已经足够挂鹰击8K了,这个导弹空射状态不需要助推器,重量700多公斤,所以飞豹上位就是凭借齐射4发鹰击8的饱和攻击力。
这两者之间压根没有可比性,飞豹的反舰能力Q5除非再投胎不可能赶上。
飞豹后期有个改型,机翼6挂架,据说载弹量提升到了8吨左右,也就是机翼外侧加了一对挂架,可以挂大概700公斤左右的东西,一般看法是这是为KD88定做的挂架(KD88重量650),也可以挂500公斤级别精确制导炸弹或者挂中距弹来自卫,因早期飞豹不具备中距交战能力,后来才发展出来,可见这个型号依然不具备单挂点2.5吨的能力。
至于说更新的型号载弹量提升到10吨,只是传说,木有得到证实,如果这个型号属实,也许可以有单挂点2吨半吧。
占位标签-勿删!!
你理解错误,这里提到上视下视搜索距离,都是指对空距离,其标准是对RCS3-5平方的小型目标搜索距离。而执行反舰任务,标准估算是目标RCS3000平方,也就是大3个数量级!关于RCS和探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不需要我扫盲吧。
有了这个认识,你就会明白,飞豹本身的雷达足以满足180公里射程内标准反舰任务,对大型目标距离更远一些。
题外话,H6丁作为中国第一种反舰导弹载机,其研制指标就是对RCS3000的目标发现距离150公里,你不会以为豹子会不如这个东西吧。
中续制导问题,国内标准中续制导平台是Z8,机头雷达天线直径只有大约30公分,这个有照片可查。这个雷达的作用距离是多少呢?对潜望镜大小的目标,海况4级时发现距离30公里,对上浮状态航行的潜艇发现距离是60-70公里,其他就不多说了,自己体会。
占位标签-勿删!!
豹子自身的雷达,我查了一下,采用的是航空部607所的JL-10A“神鹰”脉冲多普勒雷达。一共有中程拦截、近距格斗、对地/海攻击、辅助导航等11种工作模式,具有边搜索边跟踪模式和多目标攻击能力。上视和下视搜索距离分别为80和54千米,上视和下视跟踪距离分别为40和32千米。所以我觉得发射像YJ100这种超远程反舰弹,主要是中继制导飞机帮导弹追踪到目标,不一定非要豹子自己冲到近距离去中继制导。而YJ12这种豹子B专属反舰弹,属于远距离高空弹道,射程超过300公里。远远超过了豹子的雷达探测距离。也应该是体系中的其它侦查手段将敌舰的坐标传输给豹子,豹子直接“盲射”,靠弹上的主动雷达抓住目标。也就是说豹子打这两种弹时就起了一个搬运工的作用,何必用2个人呢?如果海军为控制成本,不想给豹子换更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那就把豹子改一个人得了,什么也不耽误,成本还更低。打坦克等点目标的复杂任务交给J16。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对海攻击不需要地形跟踪雷达,只需要简单的雷达高度表和自动增稳设备,早期海航装备的飞豹就是如此。
只有执行低空对地攻击时,才需要装备地形跟踪雷达,因地形复杂程度比海面高很多倍,完全手控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更不要说夜间低空攻击。
此外,地形跟踪雷达也是攻击机搜索地面点目标的重要手段,地形实时测绘功能同样可搜索到类似坦克这么大的地面目标,但是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这类目标从雷达屏幕上识别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且需要大量的精力,单个飞行员做不到这一点。比如F15E,已经装备了先进的主动相控阵,但是在用合成孔径模式工作时,其目标识别也需要专门的武器官,尤其是战场上使用各种隐蔽手段掩护的目标。
强调一点,攻击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后座武器官非常重要,是飞机充分发挥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攻击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得到,瞄的准,没有这个前提,飞再远装再多都没有意义。
占位标签-勿删!!
问题在于少这么一个武器官,飞机的作战效率会低很多,光飞得远有个屁用,打不准了。
后座武器官主要任务就是操作电子设备,进行目标识别和电子对抗,某些武器还需要后座武器官全程进行手动瞄准。
我们举例来说,豹子在执行反舰任务时,可能遭受目标的强电子干扰,此时武器官的任务就是精确调整雷达工作状态,启用相应的抗干扰手段。豹子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如果使用电视制导炸弹或者导弹,后座武器官的任务就是全程手动制导,如果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后座武器官的任务就是识别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并在适当时机释放炸弹。如果遭遇对方防空导弹,则后座武器官的任务就是通报雷达数据,给出规避航线建议,并手动调整主动干扰机进行电子对抗,如对方导弹已经发射,还需要在合适时机发射诱饵弹来进行对抗。
即便面对对方的空中拦截,后座武器官同样有很多事情可做,如启动干扰机,选择不同的干扰弹并发射,并为飞行员提供全向目视警戒。
占位标签-勿删!!
打仗和训练是两码事。日常训练可以按照地形跟踪雷达飞行,不怎么改变航行诸元,但打仗就不行了,敌方舰艇编队会随时机动,加上敌方战机外围拦截,舰队防空导弹中层拦截,飞行员怎么可能一直按着地形雷达飞。豹子对海作战,不要说对手是霉菌,就是湾湾,他们的幻影2000、F16、IDF也不是吃素的。82年马岛海战,阿根廷飞行员能击沉谢菲尔德、大西洋运输者,是钻英军没有预警机的空子。现在我们的对手哪个没预警机?他们会轻易给我们突防机会?想象一下,战时情况肯定是这样的:豹子座舱里被敌方雷达锁定的报警信号乱叫,前舱飞行员在上有敌机,前有敌方防空导弹威胁下,拼尽全力释放干扰,机动飞行躲避;后舱飞行员满头大汗操控雷达捕捉目标,**公里发射。攻击完毕,掉头往回跑,后舱飞行员转变为空中警戒员,时刻提醒前舱空中威胁。
攻击防空能力变态的霉菌航母编队,我们飞行员想全身而退,一个人真的办不到。至于强五,算了,现在早就不是82年了。
占位标签-勿删!!
没有太超出讨论范围吧。自从J16完全国产化之后,豹子的存在意义就受到很多军迷的质疑。从飞行员的角度来看,当然愿意开三代机了,豹子还是二代机的底子。高层也是这么想的,跟飞行员的生命相比,两架飞机的那点差价真不是大问题,军费年年增加,也换装得起。如果J16数量上来了,未来冲突中会有打光J16不得不上豹子的情况吗?那不就是三战了吗?可是豹子是亲儿子,不能因为干儿子本事大就亲疏不分啊。所以可以让豹子减一人,性价比优势更明显。再加强航电、雷达,做一些J16替代不了的事,比如挂YJ12,对海更强大一点,这样就不会轻易被淘汰了。
占位标签-勿删!!
一般讲的防区外投弹,是指远程巡航导弹打陆地固定目标。而对MD航母来说,还没有出现防区外的反舰导弹。因为大黄蜂的巡逻半径可以达到600公里以上,鹰眼的探测距离也很远。YJ12这种高空投掷的超音速反舰弹,射程也就300公里。YJ100虽然有500公里以上的射程,但是也仍然需要突防进去,在距离目标比较近的地方中继制导。不能等空战结束了再去反舰,因为很可能在夺取制空权的过程中,航母编队会倾泻大量巡航导弹精确打击陆地机场。将准备起飞的豹子炸毁在停机坪上。因此豹子和空优的苏35、J10B一起出战,冒险突防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论载弹量、机动性,豹子都不如J16,只有价格有优势。所以不要拿豹子飞行员冒险了,单人成本更低。副油箱一路抛,机动性会逐渐升高,打了就跑,不用它空战,与16任务不重叠,才有它存在的价值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