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访淞沪会战敢死队队长黄镇东 顾少俊
共 2995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访淞沪会战敢死队队长黄镇东 顾少俊
共 2995 个阅读者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访黄埔抗战老兵黄镇东
顾少俊
当年淞沪会战的敢死队队长,98岁的黄埔抗战老兵黄镇东住在合肥郊区一间破旧的平房里。
老人前年跌了一跤,已卧床两年多了,但虎倒虎威在。他儿子说,夜里一个小偷摸进小屋,“谁!”一声中气十足的断喝,那小偷连滚带爬地逃了。
黄镇东1934年入伍,因有文化,被部队送往黄埔军校学习。1936年毕业于黄埔十六期,分到蔡炳炎所在的十八军的警卫营任少尉排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蔡炳炎将军所部防守上海罗店、月浦一带。一次,部队组织敢死队偷袭,黄镇东积极报名参加,营长对他说:“蔡将军身边必须有得力的警卫,你留下来,保卫将军。”蔡将军见敢死队名单上没有“黄镇东”,问警卫营长,营长说:“想把他留在您身边。”“不行,让他带队。”“蔡将军点名让我做敢死队队长。”躺在床上的黄镇东一脸自豪地说。
夜幕降临,黄镇东带100多人的敢死队悄悄摸进月浦日军营地。营地门口有二个日军哨兵在站岗,他和孙宏如班长扑上去,孙班长用匕首刺死一个哨兵,几乎同时,他也扭断了另一个哨兵的脖子,随后飞脚把他踢到一边。他是石匠出身,身上有一股天生的神力。干掉岗哨后,敢死队进入日军营房。“好多鬼子在睡觉。我们向鬼子营房里扔了好多手榴弹,炸死很多鬼子。”说起这些,黄镇东老人一脸快意。
战斗结束,敢死队荣立集体一等功,黄镇东晋升为中尉排长。事迹上了当时的战地快报。
淞沪会战中,蔡炳炎将军殉国,部队打散,被日军追了100多里。打散的部队撤到南京被宋希濂部收编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1日,黄镇东奉命护送唐生智、宋希濂两位将军过长江。“日军飞机不断在江面上扫射。”黄镇东紧靠两位将军,随时准备用血肉之躯为将军们挡子弹。“幸亏当时有雾。”7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记忆犹新。
过了江,唐生智上了火车,宋希濂叮嘱黄镇东:“你们不要回南京了。”于是,黄镇东带领十几个士兵撤往合肥,找到合肥警备司令部,司令部指令黄镇东到二团五营任排长。1938年5月14日,日军进攻合肥,黄镇东随部队1100人在大蜀山阻击日军,当时日军有1000多人,他们在大蜀山整整坚守了三天。
“子弹打光后,又砸光了山上能搬动的石头。对于鬼子的最后一次进攻,我们是用白刃战打退的。部队伤亡过半,团长下令乘夜黑撤往王拐岗。”
这次战斗,连长、连副阵亡,黄镇东升为上尉代理连长。
合肥沦陷后,黄镇东奉命潜入合肥策反伪军。当时,合肥伪军有四个大队,除邓六这个铁杆汉奸外,其余三个人都被他成功策反。在敌战区出入,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在老人口中倒好像走亲戚一样轻松。“想抓我,没那么容易。到时候,非抓几个给我垫背不可。”黄镇东早已把生死度外,才能有这份淡定。
抗战胜利后,老人离开部队,回村又做起石匠,一干就是几十年。“把鬼子赶跑,我又能平安干活了。”从老人话中感到,那一段军旅生涯只不过是他的一段人生插曲。
国家危亡之时,他戎马十二年,杀敌无数。以后在村里做了60多年的农民,默默无闻隐居乡下。据村里百姓说:“老人90多岁时,还下地干活,坚持自食其力。”现在老人一年有3000多元生活费,这是他唯一的收入。老人很知足,常对人说:“当年守罗店时,死了很多人。想起他们心里就难过。国家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负。个人得失算什么?”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看作躺在床上的老英雄,使人不由自主想起辛弃疾《独宿博山王氏庵中》的诗句: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7018236_1.html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