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这什么炮求解
共 19395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这什么炮求解
共 19395 个阅读者
豪无疑问的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首先是敞开式战斗室,肯定就是自走炮。
仔细观察炮管,从炮根处延伸出一段长长的加粗炮管护筒,以承受更高初速火力的膛压,是88mmpak43 L 71的标准外观,虎王也是如此,只不过虎王加厚的炮盾使得护筒看起来没有这么长而已。
装备L71的敞开战斗室最重要的反坦克自走炮就是犀牛。
另外观察它的悬挂。一个巨大的主动轮,和其他细小的从动轮是犀牛悬挂装置最有特色的一面。(多看看德国自走炮的图片,看两遍,马上就一眼认出有几个自走炮是这样的布局)。就连黄鼠狼的从动轮都要大的多而且少的多。也就黄蜂自走炮和他一样。(在外观上接近)
但黄蜂自走炮的火炮没有炮口制退器,火炮基座上下两条明显的液压复进轨。所以这辆车只可能是犀牛了。
另外,他的伪装是长草和地面植被是一致的,表现为主要伪装面为正面。这表明这车组直接面对平射火力的冲击,是反坦克自走炮,而没有用德国二战自走火炮大部分用的防空伪装。
---------------其实后面说那么多也就扯更多点皮,看看炮管护筒,看看悬挂,根本不需要花脑筋去猜是什么车。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flyingpanzer 在第6楼的发言: 豪无疑问的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首先是敞开式战斗室,肯定就是自走炮。
仔细观察炮管,从炮根处延伸出一段长长的加粗炮管护筒,以承受更高初速火力的膛压,是88mmpak43 L 71的标准外观,虎王也是如此,只不过虎王加厚的炮盾使得护筒看起来没有这么长而已。
装备L71的敞开战斗室最重要的反坦克自走炮就是犀牛。
另外观察它的悬挂。一个巨大的主动轮,和其他细小的从动轮是犀牛悬挂装置最有特色的一面。(多看看德国自走炮的图片,看两遍,马上就一眼认出有几个自走炮是这样的布局)。就连黄...... |
应该是猎豹,犀牛的炮在车后面。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xc1987 在第29楼的发言:
“犀牛“的主炮为PaK43/1型火炮,身管长为71倍口径,这是一款在德国很著名的加农炮,堪称是打飞机和打坦克的“高手”,在二战期间,是对付美军和苏联红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力。不但火炮的身管长,连炮弹的长度也很突出。你可以从插图中看到“犀牛”的装填手正在装填榴弹时的情景,长长的炮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很明显,长长的药筒,增加了装药量,提高了射程和威力。该炮发射被帽穿甲弹(弹丸重10千克,弹药重23千克)时,在1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为167毫米;在2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达139毫米。如用上钨芯弹,在2 000米的射程上,可以击穿184毫米厚的钢装甲。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二战期间盟军所有坦克的装甲。实战中曾出现“犀牛”的88毫米火炮在3 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毁6辆T-34中型坦克的记录。除了榴弹和穿甲弹外,在弹种中还有破甲弹。弹药基数为40发。其中,战斗室两侧各8发,战斗室底部存放24发。发射榴弹(弹丸重9.4千克,弹药重19.3千克)时的最大射程达17 500米。据说,还有一次,“犀牛”自行炮在600米的射击距离上从后面击中一辆T-34坦克,竟然将发动机抛出到车体5米开外(估计是引爆燃油箱的结果),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研制“犀牛”一类“重型自行炮”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所谓的“T-34冲击”。纳粹德国侵略军的装甲洪流涌入苏联大地后,开始时一帆风顺,但很快就遭到苏联红军T-34坦克等的顽强抵抗,而德军的TⅢ/TⅣ坦克根本不是对手。德军用来对付T-34坦克的,主要是牵引式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机动性极差,往往需要动用很多人力和车辆将火炮运进和运出发射阵地。为此德军迫切需要将这种火炮装到履带式底盘上,制成自行火炮。首先选中的是TⅢ/TⅣ坦克的底盘。 |
拜托,别什么都抄百度行不行,对付T34的主力是PAK43/1?PAK40吃干饭去了?牵引式88/L71什么时候投入实战的?总共才多少?能挑起对付T34的大梁?不过也是我质疑的有问题,犀角的诞生和T34有关系,但要说应急产物,应该是装PAK40的一系列自行火炮,然后是虎 豹 ,最后才轮到犀牛这些装88L71的自行火炮,更多的是技术延续。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zy122000 在第28楼的发言:
犀角和T34危机有半毛钱关系? |
“犀牛“的主炮为PaK43/1型火炮,身管长为71倍口径,这是一款在德国很著名的加农炮,堪称是打飞机和打坦克的“高手”,在二战期间,是对付美军和苏联红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力。不但火炮的身管长,连炮弹的长度也很突出。你可以从插图中看到“犀牛”的装填手正在装填榴弹时的情景,长长的炮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很明显,长长的药筒,增加了装药量,提高了射程和威力。该炮发射被帽穿甲弹(弹丸重10千克,弹药重23千克)时,在1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为167毫米;在2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达139毫米。如用上钨芯弹,在2 000米的射程上,可以击穿184毫米厚的钢装甲。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二战期间盟军所有坦克的装甲。实战中曾出现“犀牛”的88毫米火炮在3 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毁6辆T-34中型坦克的记录。除了榴弹和穿甲弹外,在弹种中还有破甲弹。弹药基数为40发。其中,战斗室两侧各8发,战斗室底部存放24发。发射榴弹(弹丸重9.4千克,弹药重19.3千克)时的最大射程达17 500米。据说,还有一次,“犀牛”自行炮在600米的射击距离上从后面击中一辆T-34坦克,竟然将发动机抛出到车体5米开外(估计是引爆燃油箱的结果),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研制“犀牛”一类“重型自行炮”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所谓的“T-34冲击”。纳粹德国侵略军的装甲洪流涌入苏联大地后,开始时一帆风顺,但很快就遭到苏联红军T-34坦克等的顽强抵抗,而德军的TⅢ/TⅣ坦克根本不是对手。德军用来对付T-34坦克的,主要是牵引式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机动性极差,往往需要动用很多人力和车辆将火炮运进和运出发射阵地。为此德军迫切需要将这种火炮装到履带式底盘上,制成自行火炮。首先选中的是TⅢ/TⅣ坦克的底盘。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flyingpanzer 在第6楼的发言: 豪无疑问的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首先是敞开式战斗室,肯定就是自走炮。
仔细观察炮管,从炮根处延伸出一段长长的加粗炮管护筒,以承受更高初速火力的膛压,是88mmpak43 L 71的标准外观,虎王也是如此,只不过虎王加厚的炮盾使得护筒看起来没有这么长而已。
装备L71的敞开战斗室最重要的反坦克自走炮就是犀牛。
另外观察它的悬挂。一个巨大的主动轮,和其他细小的从动轮是犀牛悬挂装置最有特色的一面。(多看看德国自走炮的图片,看两遍,马上就一眼认出有几个自走炮是这样的布局)。就连黄...... |
最后一句说的太实在了。其实就权当扫盲了。
占位标签-勿删!!
豪无疑问的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首先是敞开式战斗室,肯定就是自走炮。
仔细观察炮管,从炮根处延伸出一段长长的加粗炮管护筒,以承受更高初速火力的膛压,是88mmpak43 L 71的标准外观,虎王也是如此,只不过虎王加厚的炮盾使得护筒看起来没有这么长而已。
装备L71的敞开战斗室最重要的反坦克自走炮就是犀牛。
另外观察它的悬挂。一个巨大的主动轮,和其他细小的从动轮是犀牛悬挂装置最有特色的一面。(多看看德国自走炮的图片,看两遍,马上就一眼认出有几个自走炮是这样的布局)。就连黄鼠狼的从动轮都要大的多而且少的多。也就黄蜂自走炮和他一样。(在外观上接近)
但黄蜂自走炮的火炮没有炮口制退器,火炮基座上下两条明显的液压复进轨。所以这辆车只可能是犀牛了。
另外,他的伪装是长草和地面植被是一致的,表现为主要伪装面为正面。这表明这车组直接面对平射火力的冲击,是反坦克自走炮,而没有用德国二战自走火炮大部分用的防空伪装。
---------------其实后面说那么多也就扯更多点皮,看看炮管护筒,看看悬挂,根本不需要花脑筋去猜是什么车。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