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细节决定一切 《太平洋》第一集观后感[长城军团]
共 4508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细节决定一切 《太平洋》第一集观后感[长城军团]
共 4508 个阅读者
早在过年前,我就被《太平洋》这部电视剧吊足了胃口。什么史上最贵电视剧啦,最真实二战场景再现啦,斯皮尔伯格再度精心打造啦,远胜《兄弟连》啦,反正噱头十足,再加上我对斯皮尔伯格品牌的信任,就一心盼着早日能一睹这部号称真实、震撼、高水准的电视剧的风采。由于最近俗务缠身,今天才利用双休日看完了第一集,算是跟上了大家的脚步,废话少说,多谈感想吧。
可能是我对《太平洋》的期望太高的缘故吧,老觉得能超越《兄弟连》一大段,而且这超越应该是全方位的。刚看个开头,我心里就莫名的浮现起一丝失望。这片头的风格和《兄弟连》也太像了吧?画面、音乐一看就是《兄弟连》的翻版,就连几个貌似幸存当事人的独白处理也是一样一样的。要不是知道制作班底还是《兄弟连》的那几位,我肯定要认为《太平洋》有抄袭的嫌疑了。尽管如此,片头的处理还是比较有新意的,比如加入了炭笔做画,还能和影像严丝合缝的转换,构图之美实在是超一流的水准啊。看到这样超唯美的画面,我有些想知道被国内媒体捧为构图唯美第一的张大导演看了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觉。算了,我等欣赏水平中下等的屁民就不操这个心啦,还是以瞻仰为主吧。
要说看完第一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细节,细节决定一切。也许每个观众看细节的角度不同,所以最后的结论也不一样。有的人本着务实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对军事、枪械了解熟悉的特长,喜欢关注美军士兵手里的枪是否和当时历史相符,美日军交战双方采取的战术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事实。也有的人从影视拍摄的手法、后期制作的剪辑等方面入手,喜欢寻找画面、情节、经过的不足。我喜欢从人物的一些表情、动作去理解导演到底要告诉观众什么?而这些人物通常不会是主角。从美军开始集结时,新兵们不知天高地厚的激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即将上战场拼杀的部队,士气高昂、情绪高涨。登陆艇上士兵的呕吐、紧张的嚼口香糖,这是表达没有接受实战中血与火的洗礼,新兵永远都是紧张到不知所措的新兵。在夜战的枪林弹雨中,倒在散兵坑里浑身哆嗦的小头头,又似乎在说明虽然大多数的士兵是勇敢的,但胆小鬼永远都是存在的。影片将一些怯战、慌乱提出来放在勇敢中一闪而过,充分表达了真实的战场情形,人总有不如意的少数,但大多数总是完美的英雄。没有人会去怪那些懦弱,剩下的只有同情和因此而产生对战争的痛恨。
但是,我感觉第一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的,尤其是细节方面。比如美军登陆瓜岛以后,不但缴获了日军来不及处理的大批粮食,还意外得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冷冻厂和一个正在发电的发电厂。既然连美军喝缴获的日本啤酒都给了好几个镜头,为啥不把这些都交待全?另外,登陆以后的推进中,美军看到的都是日军仓惶逃走而留下的衣服、被褥、空饭盒。而历史事实似乎是日军逃走的太匆忙,煮好的饭菜都没来得及吃。所以,应该有更多的装备和香喷喷的饭菜才对啊。
那场日军夜袭的战斗,美军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因为事先的情报掌握让美军了解了日军攻击的方向和时间。根据这样的事实,电视剧中的处理就有了两处硬伤。一是照明弹发射的太晚了。按照常理,日军袭击开始,战斗打响之后,美军就应该发射大量的照明弹了。在夜袭中,作为防守一方对进攻方的具体了解很大程度要靠照明弹来支持。打了半天才发照明弹似乎不符合实际战场需要吧。第二个就是美军小头目端着汤姆森冲锋枪大喊撤退的情形,还不止一次的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历史事实,撤退都是不对的。剧中撤退的地方是双方沿河对峙,美军并没有出现抵挡不住的迹象,为啥要撤退?河是天然屏障,至少能让美军更清楚的看清日军的进攻,撤退是愚蠢的。也许撤退的原因是日军同时攻击美军的侧翼?而侧翼已经被突破?日军确实在进攻美军侧翼,但事实上美军的侧翼同样强大,天亮以后的日军尸体可以证明。所以撤退很让人费解。
不管如何,《太平洋》很精彩,我很期待第二集。真正的瓜岛血战会在第二集中闪亮登场吗?美军怎样继续孽杀日本鬼子,我在等待中……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拂晓晨风 在第24楼的发言:
呵呵,貌似你的解释比我的更能站得住脚。 |
呵呵,我是个半吊子军事迷,很多都是现查的资料,愿与拂晓兄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big_bigsword 在第23楼的发言:
为了不助长国内这些恶心导演们的歪风邪气,我是坚决主张国产看盗版,美国大片去影院! |
嘿嘿,怕的就是单位组织观看,你不去也要掏钱。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丛林之叶 在第15楼的发言:
嗯,拂晓分析的有道理。我后来也想了,可能是翻译太烂,误导了我们这些不懂英语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本阵地的压制已经绰绰有余,对于夜袭的日军,自己阵地的优势相当的大。然后看到日军有包抄侧翼的意图,担心侧翼兄弟部队的火力不够,就分一部分火力去支援侧翼。 至于那个照明弹,我还是认为是缺点。一般来说夜战的进攻方最怕自己暴露,所以越黑越有利于自己的进攻。而防守方,由于交火以后,火力点已经暴露,根本不存在利用黑暗隐藏自己意图的可能。照明弹的作用就是为了摸清进攻方的进攻意图和兵力部署,只有弄清楚日军进攻的方向和兵力,才能更好的分配自己的防守力量。拂晓认为是误射,也许吧。但是没有照明弹,对于防守的美军来说是不利的,也是不合理的。 |
呵呵,貌似你的解释比我的更能站得住脚。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丛林之叶 在第22楼的发言:
国内的著名大导演基本都是捧出来的,出钱捧、包装捧、相互捧,大家都看清楚了。 |
为了不助长国内这些恶心导演们的歪风邪气,我是坚决主张国产看盗版,美国大片去影院!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big_bigsword 在第20楼的发言: 看看人家斯皮尔伯格,再对比一下国内的那些著名大导演们,好像国内著名电影导演都不屑拍电视剧吧,认为电视剧都是不如艺术流的东西。 再看斯皮尔伯格,拍电影有《拯救大兵》电视剧有《兄弟连》《太平洋》。人家从来都是拿什么菜做什么饭。故事短小煽情拍电影,故事情节多,人物丰满就拍电视剧。出来都是精品,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真正的用镜头语言为观众讲故事,所有的大场面是为了故事的生动而服务,而不是像国内那些著名大导演们为了场面而场面。 |
国内的著名大导演基本都是捧出来的,出钱捧、包装捧、相互捧,大家都看清楚了。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潜航出击 在第17楼的发言: 片头的确是很唯美,我从来没有这么喜欢看一个片子的片头,每看一次都很舒服!对于和兄弟连雷同的地方,我倒是觉得很有必要。本片本来就是兄弟连的系列片,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有一些新意不算是偷懒。而且片头老兵的叙述让人觉得很真实和有亲和力。老兵当年浴血奋战,到今天还有人能记得他们,并且找他们来给全世界观众叙述一下当时情形,对老兵们是一种极大的尊重和安慰! 翻译的瑕疵,可以看那些高质量的翻译小组的字幕来解决。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那是相当的敬业,如果希望高质量的翻译字幕,等待人人出的精...... |
不错,偶灰常的赞同啊!
占位标签-勿删!!
片头的确是很唯美,我从来没有这么喜欢看一个片子的片头,每看一次都很舒服!对于和兄弟连雷同的地方,我倒是觉得很有必要。本片本来就是兄弟连的系列片,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有一些新意不算是偷懒。而且片头老兵的叙述让人觉得很真实和有亲和力。老兵当年浴血奋战,到今天还有人能记得他们,并且找他们来给全世界观众叙述一下当时情形,对老兵们是一种极大的尊重和安慰!
翻译的瑕疵,可以看那些高质量的翻译小组的字幕来解决。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那是相当的敬业,如果希望高质量的翻译字幕,等待人人出的精校版是值得的。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拂晓晨风 在第13楼的发言: 回复一下,不是显摆,是想和楼主商榷。
楼主说的“撤退”,无论是资料还是片子,都没有这个概念。之所以你看到“撤退”是因为片子中文字幕的问题,是国内翻译水平欠佳。原文是“we gotta move we gotta move”,应该是“我们该转移了”,或者“我们必须移动”,又或“我们应该移动”。这场战役明明是设好的埋伏,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美军都占有优势,如果把“move”理解为“撤退”,那可真的闹笑话了。如果留意一下画面,可以看到当时日军想从左翼包抄偷袭,被机枪手看到了,就去增加左侧的火力,后...... |
嗯,拂晓分析的有道理。我后来也想了,可能是翻译太烂,误导了我们这些不懂英语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本阵地的压制已经绰绰有余,对于夜袭的日军,自己阵地的优势相当的大。然后看到日军有包抄侧翼的意图,担心侧翼兄弟部队的火力不够,就分一部分火力去支援侧翼。
至于那个照明弹,我还是认为是缺点。一般来说夜战的进攻方最怕自己暴露,所以越黑越有利于自己的进攻。而防守方,由于交火以后,火力点已经暴露,根本不存在利用黑暗隐藏自己意图的可能。照明弹的作用就是为了摸清进攻方的进攻意图和兵力部署,只有弄清楚日军进攻的方向和兵力,才能更好的分配自己的防守力量。拂晓认为是误射,也许吧。但是没有照明弹,对于防守的美军来说是不利的,也是不合理的。
占位标签-勿删!!
回复一下,不是显摆,是想和楼主商榷。
楼主说的“撤退”,无论是资料还是片子,都没有这个概念。之所以你看到“撤退”是因为片子中文字幕的问题,是国内翻译水平欠佳。原文是“we gotta move we gotta move”,应该是“我们该转移了”,或者“我们必须移动”,又或“我们应该移动”。这场战役明明是设好的埋伏,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美军都占有优势,如果把“move”理解为“撤退”,那可真的闹笑话了。如果留意一下画面,可以看到当时日军想从左翼包抄偷袭,被机枪手看到了,就去增加左侧的火力,后来因此他还升了下士。
关于照明弹发射问题,个人理解应为误发。因为实行了灯火管制,包括照明弹。所以你在片子中看不到照明弹频发就是这个原因,至于最后那一颗,我估计是误发,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当时高度紧张。请留意一下画面,原始字幕应该是“smoking lamps out”,居然被国人译成“灭掉烟枪灯”,直译的话是“把灯熏出来”。实际上这是海军的战术术语,被陆战队借用了,意即禁止有亮光的意思。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枪通条 在第6楼的发言:
厄,那是我国的电影电视长久以来美化战争的结果
叶子,男人虽然好斗好打杀
但战争不是美好的,嘿嘿 |
虽然战争不是美好的,但我敢断言有人类就有战争,除非没人了,才没有战争。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