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来给《潜伏》挑挑刺2
共 4337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来给《潜伏》挑挑刺2
共 4337 个阅读者
近日,又抽空看了一遍《潜伏》,自然也就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问题主要分几类,前后矛盾的bug,不符合逻辑或者不符合当时背景的失误,还有很多的“业余”
现在一一列来
1.毛人凤的级别
在知道了李海峰叛逃的消息后,毛人凤向戴笠汇报情况之后走出了办公室。这时,吕宗芳称之为“毛主任”
但是,在抓捕曾家岩50号那些人失败之后,毛人凤冲到吕宗芳的办公室来训斥的时候,吕宗芳又称呼前者为“局座”。
后来,在戴笠准备把余则成调到天津而进行面谈的时候,还是把毛人凤叫做“毛主任”
(我百度百科查了一下,毛人凤当副局长,确实是抗战胜利之后的事情。)
吕宗芳,也算是有“先见之明”啊!
2.余则成的眼镜
在重庆的时候,去抓曾家岩50号那些人,他居然没带眼镜。
在天津的时候几次去和左兰接头,他又没带眼镜。
一个平日里一直带眼镜的人,突然不带是肯定受影响的。一贯谨慎小心的余则成怎么会接连出现忘带眼睛的情况呢?难道是为了和左兰接吻方便?显然也不是。
因为后来的他还是时不时地忘记戴眼镜。
更奇怪的是,有好几次,他已经躺下了,眼镜还没摘掉。
有带着眼镜睡觉的人吗?
至于“根本不应该派左兰来天津”这个话题,我上次已经论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3.左兰的钱
左兰是中央公校的老师而不是学生,那就带出了后面的一个问题。
在出发去南京前,余则成和左兰有一次在茶馆单独见面。左兰拿出了报纸,告诉前者“我赚钱了”
她既然是老师,那平时就是有工资的(民国时代,教师的收入还不低)。那“我赚钱了”这种说法就显然不合常理了。
合理的说法,应该是“我赚外快了”或者是“我的作品发表了”
4.马奎的伤口
马奎暗杀吕宗芳的时候,被后者打了一枪。
当他从余则成面前逃走的时候,他按住的是自己的肩膀。那说明伤口在肩膀上
后来马奎被抓住了,李海峰出气似的狠打他的伤口时,那伤口又转移到了手臂上。
5.暗杀李海峰的那个场景
余则成第一枪干掉了司机。看场景,这发子弹是从司机的右侧击中他的。
但是,中枪的人怎么往右倒?无论如何应该是顺着子弹的方向,往左倒下吧?
(话又说回来,那个地点两侧都是山坡,他躲在坡顶,那子弹是怎么打到远侧的司机的?)
6.天津和谈的时候,美国海军帮助转运战略物资的信息见报了。余则成,马奎,陆桥山一起谈论这个事,陆桥山说道“事情发生在天津,但是泄密未必是天津。或许是南京,或许是北平。”
“南京”在这里就逻辑不通了。
当时国府还没还都呢,整个民国中央还在重庆。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或许是北平,或许是重庆。”
这不,几分钟之后,传来戴笠的飞机失踪的消息,吴敬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马上去重庆”
从中央泄密的可能性永远不能排除,当时的南京算个P!
南京和重庆混淆的情况,在军调的这几集里,出现了好几次。
7.第一次把翠平送走后(就是“她堂兄结婚”那次,实际是把翠平调走),余则成和马奎在院子里聊天的时候说道“戴局长走了,保密局该姓郑了”(郑介民)
当时还叫军统,保密局这个说法还没出来呢。(电视剧里,也是在1,2集之后,吴敬中通知各位,军统正式改名保密局。)
余则成“未卜先知”了。
8. 关于袁佩林
楼下传来吵闹的声音,他紧张万分。立刻跳起来要门口的守卫下去看看。
但是,区区几分钟之后(心神不宁的人,肯定不可能这么快就再次睡着了),有人跳窗进来,拔刀的声音还非常响,他居然一点反应都没用?
再说了,他既然那么在意自己的安全,那么这窗户无论如何是插销插上的,开窗本身怎么也要点时间,有点动静吧?
齐队长在楼下很快就摆平了吵闹,这点时间里,共产党的刺客就从杀人到砍下脑袋到留下字条都完成了?
真的是闪电速度啊!
9.李涯利用汤四毛去暗算陆桥山,随后杀人灭口。
但是在他开枪前后,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个镜头,从汤四毛的背后看,中枪的地方在他胸口偏右
第二个镜头,汤四毛倒下去了的正面,中枪的地方变成了胸口偏左。
10.关于李涯
李涯潜入余则成家,后来被余发现了。
余则成怎么会发现有人进来过?因为门口地毯上撒过灰,踩上去了会留下脚印。这是很基本的防范手段,早在福尔摩斯小说里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手段了。(福尔摩斯小说,还是19世纪写的,到了20世纪30,40年代早就众所周知了。)
既然已经这么老套了,这在军统的培训里会没有讲授过?李涯这么老练的特工怎么会不知道?
那他又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其实,李涯还有个很业余的地方
10-2.他暗算陆桥山,做出个假情报来。然后在陆桥山给陆玉喜打电话的小卖部对面楼上监视。这个时候,他居然开着窗?还是大开着?
这种情况下,你李涯能看见陆桥山,陆桥山也能看见你。陆桥山要是看见你李涯了,或者任何一张熟悉的面孔,马上就会意识到不妙随之放弃,那整个计划就泡汤了,而且李涯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要知道,陆桥山也是很干练的特工,又在做偷偷摸摸的事情。这时肯定是万分小心的。
关于他,我另外有两点还没想明白
10-3.李涯也是个有信仰的人,绝对地忠于党国。
既然是这么执着的人,那么自然也应该是坚贞不屈的人。怎么前脚被抓,后脚就全都交代了呢?(看看左兰和吴敬中谈李涯交换秋掌柜的时候,她对于李涯的情况了解的多么详细。)
这距离他被抓才几天啊?
10-4.他本来已经不再调查余则成了。后来因为余则成在他晋升上校时起了点副作用,所以又翻脸。
论职务,余则成是李涯的上级
论资历,两个人一模一样
论表现,余则成显著强于李涯
这种情况下,余则成自己还只是中校,李涯凭什么上校?下级的军衔凭什么比上级高?
李涯也是个很精明的人,而且“办公室政治”也斗争了很久,至于为了这点“不可能的任务”而暴跳如雷吗?
10-5.不过他的伤口好的很快,第一天晚上潜入余则成家的时候,额头还红着呢(弄死盛乡的时候,自己用椅子砸的),第二天白天遇见余则成的时候,已经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11.其他“业余”的人
11-1.还是袁佩林的时候,区区一个楼下闹事,门口的所有守卫都下楼去了,居然连在门口留至少一个执勤的这种简单的规矩都忘记了
军统的喽啰这么容易被调虎离山,李涯又有那次能逃脱功败垂成?
这不,绑架钱教授失败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调虎离山成功。
11-2.还有那装钱教授的箱子,抬到了飞机上,飞机上的人居然没验收一下?不怕钱教授自杀,难道还不怕把钱教授憋死?
早点发现钱教授被掉包了,还来得及回头再去抓人呢!
业余到这等地步,那只好委屈李闪去台湾种甘蔗了。
11-3.谢若林也够业余的,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陈秋平的情况,在给徐宝凤编台词骗翠平的时候,居然还出现“打临汾的时候遇见过秋平”这样的话来?(实际情况是,打临汾的时候,秋平已经死了N久了)
就是这句话,一下子让余则成意识到翠平是中计了
更业余的是他的结局。既然是在黑道上混的人,居然对于“黑吃黑”没有一点防范。
那真的该死。
12.谢若林找到的延安文件,也就是陈秋平的相关信息。两个问题
A.给余则成找个假老婆,犯得上从延安调人吗?余则成自己是河北人(开头介绍过),天津也在河北,那从河北本地的苏区找个人不就行了吗?何必舍近求远?
B.既然是绝密文件,为什么要把“峨眉峰”,“假夫妻”这些信息都写上去?充其量只要陈秋平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让传话的人也知道?
这离谱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13.穆连成和晚秋的关系。
怎么一会是伯父,一会又是叔叔呢?
那次晚秋遇见了吴太太,更是说到“要不是她男人敲诈我叔伯,我叔伯也不会逃到日本去”
“叔伯”是个什么东东?到底是叔,还是伯?
14.余则成去找谢若林买情报(冈村宁次那回),谢若林说到“明天国防部有例会……讨论四平战役失利的教训”,这句话说错了
事实上,“战役”是共军的习惯叫法,国军都是叫“会战”。(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中学历史教科书,抗战年代的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国军主导的,都是“会战”,到了解放战争,成了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国军的叫法也是徐蚌会战。
身为党通局特工,口出“四平战役”,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15.谢若林回来了,弄到了何应钦签发的冈村宁次委任状,这时旁白说“这是文件原件”,这显然不可能。
谁有胆子把原件卖出去呢?能给你复印件就已经很不错了。
旁白为了凸显文件的真实性而如此强调,却成了画蛇添足。
字幕也来凑热闹的情况也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16.余则成去书店,提出了刺杀陆桥山的想法之后回到家,翠平拿起他买的书
那本书背后居然有条形码(第23集,不算片头的话在16分30秒左右)……
17.最后时刻,翠平转移出城的时候被徐宝凤抓住,引爆了手雷。
现场既然只有一具女尸,而且显然是无法辨认的,为什么所有人都认定是翠平死了,徐宝凤跑了?
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死的可能是徐宝凤?
18.我还是提一下军装的问题。
在上次发表的《挑刺1》里,我曾经提到过
在48年的时候,国军应该换装了仿美式新军装。当时很多朋友说“杂牌部队还没来得及换”,所以廖三民的老式军装也是正常的。
廖三民的情况或许是这样,可重返天津的陆桥山呢?
堂堂的国防部二厅巡查员,中央大员啊!他无论如何应该已经换上新军装了吧?
他怎么穿的还是抗战年代的军装呢?
19.在香港的接头
那个联络人没有找到翠平,而且告诉余则成“找到了又能怎么样,你们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
请问,“你们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根据何在?
如果台湾也解放了呢?(事实上,当时并非没有这样的想法)
把台湾打下来了,余则成不就可以回来了吗?或者翠平去台湾也可以。
这个NBHH的联络人,一早就认定了不可能去打台湾?
最后,问个问题
谁能告诉我,洪秘书哪里去了?怎么半当中莫名其妙的人就没了呢?
占位标签-勿删!!
你的想法太感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于泽成作为能够打入台湾的重要棋子是太有价值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因此不告诉翠屏是可以理解的,既保护于泽成也保护她,这个结尾我认为还是较为符合真实情况的,虽然是虚构的故事。 |
其实
我觉得派晚秋来和余则成结婚,也是不妥当的做法
吴敬中认识晚秋的,而且双方有仇
这是个隐患
占位标签-勿删!!
其实
我觉得派晚秋来和余则成结婚,也是不妥当的做法
吴敬中认识晚秋的,而且双方有仇
这是个隐患 |
这一点确实如此,我想这么安排这能解释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从实际来看与派翠平和余则成作假夫妻一样不可能。
占位标签-勿删!!
10-4.他本来已经不再调查余则成了。后来因为余则成在他晋升上校时起了点副作用,所以又翻脸。
论职务,余则成是李涯的上级
论资历,两个人一模一样
论表现,余则成显著强于李涯
这种情况下,余则成自己还只是中校,李涯凭什么上校?下级的军衔凭什么比上级高?
李涯也是个很精明的人,而且“办公室政治”也斗争了很久,至于为了这点“不可能的任务”而暴跳如雷吗?
这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 军衔是根据级别年限晋升的 比如你的中校多少年以后可以申请上校 少校多少前以后可以申请中校等等
于的少校 是 45年才因为 行动成功 让戴笠 特批的。 后来的中校也是副站长这个级别而上去的。应该说他自己的中校年限尚不足提升为上校
而立涯就厉害了 他从延安一回来 可就是中校了 那个时候 于则成 还是少校 从这个来看
李的军衔比余当时还是要高的~!
所以 李的中校年限就比较长了 所以到了日子自然就提出升上校的。。。。。。。 呵呵
而这个时候 余则成 还不能升哦:)
个人浅见 楼主明察
占位标签-勿删!!
楼主看的好辛苦,这样看电视剧除了挑刺的乐趣外,还有别的感觉吗?
《潜伏》据说一共用了60天就拍完了,你说的相当多是道具以及组织不严密导致的毛病,或者说毛刺。比如什么眼镜一会戴一会不带,伤口忽左忽右,这些无伤大雅。有些毛病是楼主吹毛求疵,比如李涯的脚印,他就是知道也得进去,而且没法补救,他不能在出门前撒把灰表示自己没来过。就是不留脚印,余则成也能猜出他来。再比如陈秋平,她就是河北人,回河北并不意外。真要从河北本地找人,楼主可能又会挑刺,怎么不从外地找一个,以策安全。陆桥山的军装并不是问题。你可以看下纪录片,在46年国共和谈时,张治中将军也没穿美式军装。他的官比陆桥山大多了吧。
占位标签-勿删!!
我还有点小想法 我觉得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不会这么没有人性。如果翠平没死,并且组织知道她没死又知道她怀了余则成的孩子,一定会把这个消息告诉余则成的。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一向作风,他们不会再把晚秋派给余则成的。这有违人伦,抹黑我们党 |
你的想法太感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于泽成作为能够打入台湾的重要棋子是太有价值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因此不告诉翠屏是可以理解的,既保护于泽成也保护她,这个结尾我认为还是较为符合真实情况的,虽然是虚构的故事。
占位标签-勿删!!
10-4.他本来已经不再调查余则成了。后来因为余则成在他晋升上校时起了点副作用,所以又翻脸。
论职务,余则成是李涯的上级
论资历,两个人一模一样
论表现,余则成显著强于李涯
这种情况下,余则成自己还只是中校,李涯凭什么上校?下级的军衔凭什么比上级高?
李涯也是个很精明的人,而且“办公室政治”也斗争了很久,至于为了这点“不可能的任务”而暴跳如雷吗?
这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 军衔是根据级别年限晋升的 比如你的中校多少年以后可以申请上校 少校多少前以后可以申请中校等等
于的少校 是 45年才因为 行动成功 让戴笠 特批的。 后来的中校也是副站长这个级别而上去的。应该说他自己的中校年限尚不足提升为上校
而立涯就厉害了 他从延安一回来 可就是中校了 那个时候 于则成 还是少校 从这个来看
李的军衔比余当时还是要高的~!
所以 李的中校年限就比较长了 所以到了日子自然就提出升上校的。。。。。。。 呵呵
而这个时候 余则成 还不能升哦:)
个人浅见 楼主明察
占位标签-勿删!!
其实
我觉得派晚秋来和余则成结婚,也是不妥当的做法
吴敬中认识晚秋的,而且双方有仇
这是个隐患 |
这一点确实如此,我想这么安排这能解释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从实际来看与派翠平和余则成作假夫妻一样不可能。
占位标签-勿删!!
你的想法太感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于泽成作为能够打入台湾的重要棋子是太有价值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因此不告诉翠屏是可以理解的,既保护于泽成也保护她,这个结尾我认为还是较为符合真实情况的,虽然是虚构的故事。 |
其实
我觉得派晚秋来和余则成结婚,也是不妥当的做法
吴敬中认识晚秋的,而且双方有仇
这是个隐患
占位标签-勿删!!
10-3.李涯也是个有信仰的人,绝对地忠于党国。
既然是这么执着的人,那么自然也应该是坚贞不屈的人。怎么前脚被抓,后脚就全都交代了呢?(看看左兰和吴敬中谈李涯交换秋掌柜的时候,她对于李涯的情况了解的多么详细。)
这距离他被抓才几天啊?
==========================================
左兰了解李涯的情况,是因为有余则成提供情报,并不是因为李涯本人交待了什么。你看得很不仔细。 |
余则成唯一的信息提供就是那张照片
对于李涯,余则成一无所知
他根本不认识李涯
占位标签-勿删!!
我还有点小想法 我觉得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不会这么没有人性。如果翠平没死,并且组织知道她没死又知道她怀了余则成的孩子,一定会把这个消息告诉余则成的。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一向作风,他们不会再把晚秋派给余则成的。这有违人伦,抹黑我们党 |
你的想法太感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于泽成作为能够打入台湾的重要棋子是太有价值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因此不告诉翠屏是可以理解的,既保护于泽成也保护她,这个结尾我认为还是较为符合真实情况的,虽然是虚构的故事。
占位标签-勿删!!
楼主看的好辛苦,这样看电视剧除了挑刺的乐趣外,还有别的感觉吗? 《潜伏》据说一共用了60天就拍完了,你说的相当多是道具以及组织不严密导致的毛病,或者说毛刺。比如什么眼镜一会戴一会不带,伤口忽左忽右,这些无伤大雅。有些毛病是楼主吹毛求疵,比如李涯的脚印,他就是知道也得进去,而且没法补救,他不能在出门前撒把灰表示自己没来过。就是不留脚印,余则成也能猜出他来。再比如陈秋平,她就是河北人,回河北并不意外。真要从河北本地找人,楼主可能又会挑刺,怎么不从外地找一个,以策安全。陆桥山的军装并不是问题。你可以...... |
我早就说过了,第一次看,看情节,第二次看,看画面。
这就是我的习惯,第二次看,就是挑毛病。
脚印那个事情,你的出发点就有问题
作为资深特工,是绝对不会留下脚印的,你根本不用考虑有了脚印之后会如何
至于陆桥山的军装,我特地强调了“重返天津”,那是48年的事情了。
国军46年整编,到了48年,还有中央大员没换军装?
来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是09年,北京国防部的军官还有人没有换上07式军装的吗?
至于翠平的问题,我只是写的婉转些罢了。
事实上,在派翠平来这个事情上,根本不可能有延安什么事。既犯不上通知延安,实际上也来不及。
占位标签-勿删!!
楼主看的好辛苦,这样看电视剧除了挑刺的乐趣外,还有别的感觉吗?
《潜伏》据说一共用了60天就拍完了,你说的相当多是道具以及组织不严密导致的毛病,或者说毛刺。比如什么眼镜一会戴一会不带,伤口忽左忽右,这些无伤大雅。有些毛病是楼主吹毛求疵,比如李涯的脚印,他就是知道也得进去,而且没法补救,他不能在出门前撒把灰表示自己没来过。就是不留脚印,余则成也能猜出他来。再比如陈秋平,她就是河北人,回河北并不意外。真要从河北本地找人,楼主可能又会挑刺,怎么不从外地找一个,以策安全。陆桥山的军装并不是问题。你可以看下纪录片,在46年国共和谈时,张治中将军也没穿美式军装。他的官比陆桥山大多了吧。
占位标签-勿删!!
李涯,马奎智商方面过低。如果把他们变成像吴站长那样的人,不动声色,玩点阴的,会更精彩。他们有点冒头的厉害。大脚印子,很可怕。小的时候我爱吃糖,吃西瓜都加糖,经常挨骂,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每次我都被发现??后来才知道,我妈一看到砂糖有撒的痕迹,砂糖表面有不平,那就是我偷糖吃了。后来我就学精了,偷完会把砂糖弄平,擦掉痕迹。但是还是被我妈发现,因为糖的位置越来越低,证明我偷了很多糖。哈哈 现在这么看,我妈妈非常有侦查能力,我的反侦察能力就差些,女人应该天生就是侦探,不知道翠平同志为什么这么粗,粗线条到我都无奈了。也找找团长的BUG吧,我一般都是看到什么话筒什么的,或者是摩天轮,别的呢??大家一起来找茬
占位标签-勿删!!
呵,我的意思是,有些小问题还是能解释的通,不算是硬伤。比如眼镜问题,有的人有时候戴有时候不戴,这不算是什么大事,这样的人挺多的;再比如左兰的钱,说我赚钱了和说我赚外快了或者我赚工资了等等没什么太大影响。 硬伤则就是解释不通的地方,比如有朋友提出来的翠屏手里带条码的自考书,还有就是有些道具的摆放位置在镜头切换的时候改变了等等。 另外,关于国民党军服装的问题,我记得当年天津守军是换装了美式新军服的,曾经看过一段解放天津的影像资料,那里面已经出现大盖帽了。如果我的记忆没错,那么军装问题就是挺大的一...... |
没事
发现点什么,就说点什么好了
占位标签-勿删!!
呵,我的意思是,有些小问题还是能解释的通,不算是硬伤。比如眼镜问题,有的人有时候戴有时候不戴,这不算是什么大事,这样的人挺多的;再比如左兰的钱,说我赚钱了和说我赚外快了或者我赚工资了等等没什么太大影响。
硬伤则就是解释不通的地方,比如有朋友提出来的翠屏手里带条码的自考书,还有就是有些道具的摆放位置在镜头切换的时候改变了等等。
另外,关于国民党军服装的问题,我记得当年天津守军是换装了美式新军服的,曾经看过一段解放天津的影像资料,那里面已经出现大盖帽了。如果我的记忆没错,那么军装问题就是挺大的一个BUG了。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