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宋江的无奈 [长城军团]
共 479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宋江的无奈 [长城军团]
共 479 个阅读者
《宋江的无奈》 写于2008年10月21号
观电视剧《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有感。
本人第一次观看央视《水浒传》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好像是央视的首播!全家人一起看的,感觉不错!关于《水浒传》的故事呢,小时候就听人讲过,但是大家普遍不愿意讲北宋朝廷招安梁山好汉的事,究其原因也就是“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向“衰落”,大家不愿意面对如此豪情仗义的一群人,落得如此的下场!可悲、可气、可叹!
在电视剧《水浒传》里(本人没有完整的去看过这部小说,但完整看过几次这部电视剧,在此姑且以这部电视剧作为文章依据),梁山好汉们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江本人的强行意志。所以呢,很多人把使梁山走向“衰败“的责任推给宋江,其实我本人也是“不赞同”梁山接受招安的,所以我以前也跟很多人一样觉得宋江是“假仁义”的代表。但是,现在想想,其实宋江会不顾众人劝阻,哪怕不惜因为放走高球而气死林冲这员猛将,坚持 “带领”众弟兄接受招安,做出这种举动是出于一种无奈,一种属于宋江自身性格造成的无奈。
纵观整部电视剧,宋江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所谓“孝义黑三郎”,讲的就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但是还有一点孝是大家没提到的,就是宋江这个人物内心深处对于北宋赵氏政权的“孝”,也就是其性格深处对世俗正统的“孝”,一种对仕途的渴望,对自己“达则兼济天下”那份信念的“愚忠”与“期盼”。
电视剧里有一幕描写宋江被发配途中路过梁山,众好汉请他一起入伙,他坚决拒绝,理由是“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宋江虚伪一面的表现,因为在电视剧后面播放到他上山以后,他就把其家人也接上山“享福”了。但是,我本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句“不愿入伙”的话,正体现了宋江这个小说人物性格中对“达则兼济天下”那份信念的“愚忠”与“期盼”,表现出其真正认同还是世俗社会中的那份“忠君爱国”的“正途”。对于其后来最终“入伙”梁山,大家也都知道原意,在他因为“反诗”而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其也只能暂时放弃“谋求正途”思想,无从选择的选择加入梁山军团了!这也为其最终取得梁山领导权以后,在元宵节谋求招安而去东京(汴梁)见名妓李师师(小说里把其描写为皇帝徽宗的情人)满下了伏笔。虽然这次去汴京最后演变成一幕“大闹东京”的场景,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宋江“盼”招安的急切心态,毕竟汴梁是“天子脚下”么!
我个人认为宋江这个小说人物,对于招安的“热衷”,是受到其认为梁山是“流寇”的现状和自始至终 “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从电视剧很多情节上可以看出,宋江是提倡走“辅佐天子,以安天下”道路的,其内心还是反对梁山这种“犯上作乱”的起义形势。
所以对于招安,出于宋江的人物性格和现实环境(现实环境是如果没有招安,梁山好汉们无疑是在梁山度过一生,打进京城当皇帝是不太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黄袍加身”那么离开梁山肯定是要受阻的,这是宋江不愿看到的)的影响,同时宋江由于认知观念上的局限,其必定认为接受招安是正确的,是带领梁山众弟兄奔前程的唯一出路!因为,其不愿意“苟安”于梁山,所以其必定认为只有带领大家走出梁山才是对大家兄弟的负责任行为!
所以受到其性格局限性的影响,宋江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招安,无奈的接受招安!《水浒传》是以宣扬“忠孝仁义”闻名,宋江则是作者施耐庵竭力塑造的“忠义”的样板,很多观众说越看越觉得宋江这个忠义样板的虚伪和残忍。但是,观众提出这样的观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宋江这个人物。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宋江会做出带领大家离开梁山接受招安,是因为其自认为这是对众家兄弟负责任的“忠义”行为,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李雪健在电视剧里《水浒传》里演的宋江这个角色
[宋江词作一首] 《念奴桥》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