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征服岭南的50万秦军来自哪里?如何留在岭南的?
共 0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征服岭南的50万秦军来自哪里?如何留在岭南的?
共 0 个阅读者
秦军征服岭南后,因为无法适应炎热潮湿的亚热带气候,瘟疫、痢疾、疟疾等疾病不断爆发,不断有士兵逃回北方,消息传到朝廷,始皇帝也很焦虑,李斯出了一个主意:每个秦军士兵娶一个岭南老婆,让家庭牵绊住军人的思乡之情。这个旨意下达之后,果然奏效,士兵们老婆孩子凉床头,不再逃跑了。这个现象居然在2000多年后的西北军南下后再次上演,甘肃省主席孙连仲带领的西北军到江西围剿,结果瘟疫、传染病、疟疾不断,士兵们不断有逃兵发生,孙连仲自己也病倒了,因为西北人对蚊子叮咬没有免疫力,一旦叮咬就过敏,要是有疟疾,更加严重,而且没有南方的每天洗漱生活习惯,生冷食品和西北一样吃,很快就传染病爆发。最终导致宁都兵变顺利实现。
有人说征服岭南军队很多是出国军队,这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秦征服岭南前赴后继,屠狙牺牲在广西,任嚣接任,有少部分后勤运输人员征调使用楚国犯人。军队整体上
1.瘟疫严重导致秦军死亡,楚人哪里会有瘟疫,当时,楚人到南方上千年了,对南方的气候了如指掌,应对自如,每天洗澡的习惯在秦军中难以接受,但楚人对热带的气候应对自如。
2.只有秦军会嘲笑岭南人吃蛇:据史书记载:岭南酋长要求土著拿出南方最好吃的蛇肉,接待秦军,秦军一看立刻恶心呕吐,不敢接受这种饮食方式,但是蛇肉在楚军中也是美食,和岭南无差异,酋长很疑惑,这是最美味的食物啊,当然蛇肉对楚人也是美味,秦军将领告诉酋长,我们只吃牛羊肉,楚人中的大多数虽然是楚国兼并南方的姬姓诸侯来的,但是800年后,已经没有了绵羊的概念,都没见过,哪里吃牛羊肉?
3.因为秦军无法适应炎热的南方气候,不断逃兵,奏明朝廷,李斯出主意:要求每个秦军士兵必须娶一个岭南女人,老婆孩子拴住他。李斯的馊点子坑的50万秦军,也保留了秦军后代几千千年留在岭南了,秦腔也留在了那里,几千年后居然两地能用祖先的秦腔联系起来。
这些历史事实告诉你,不可能是楚军,楚军是不会卖力攻打岭南的。虽然绝大多数楚军来自几百个南方姬姓诸侯国的后代,但是他们在南方800年,已经适应了炎热的气候和瘴气、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很难在短期内适应那里的气候。不知道食物很快会变质,不知道水一定要烧开,不知道有血吸虫这种来自水源的害虫,尤其是蚊子,一咬就奇痒难忍,大包。最重要的是饮食,要是不学会南方必须吃新鲜食品,会要命。不同于干燥寒冷的北方,放几天的食品了也随便吃,因为干燥凉爽的气候不会坏。
占位标签-勿删!!
你别说人家没有吃面食,当时肯定有面食,只是当时的西北面食是史料记载的“从食”,也就是辅食,主食是小米,周朝时期也是小米为主食,但是中国西北在4000年前就有小麦种植。考古结果早就发现小麦种植的标本乐。http://www.kaogu.cn/html/cn/xianchangchuanzhen/2013/1026/40881.html
应该是当时小麦产量很低,成不了主食。不能说人家没面食。秦军有没有带烙饼行军也不好说。因为没有记载。
占位标签-勿删!!
《淮南子》记载的不算历史?不能一切都怀疑。诺大的秦国50万军队随时可有,秦军灭楚的60万王翦大军哪里来的。灭楚的60万大军,除了少量留守楚,其余可以进发岭南,虽然第一个统一祖国的民族英雄屠狙牺牲在湿热难当的岭南一线,但是随后任嚣接过英雄的旗帜,还是征服了岭南,第一次将祖国疆域拓展到南海。50万大军李斯建议士兵娶岭南女子的历史湖南邵阳几百米的深井里挖出来的秦朝公文简牍,也怀疑吗?敦煌烽火台的墙洞里发现的阿拉伯女子也的古粟特文家书也怀疑?那那里记载的就算历史?修灵渠是秦国三大水利工程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这是肯定的,但是征服岭南也是历史事实。孙连仲的西北军26路军在江西围剿任务时传染病爆发,这种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军队疫情爆发是肯定的。
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占位标签-勿删!!
自商鞅变法起,秦国就实行“农战合一”制,即老百姓平日耕种、战时从军,两大途径都可以因功授爵。
一般来说,秦人男子在17岁时即登记在册,具备了兵、民的双重身份,在从事劳作的同时,随时做好应召入伍的准备。不过在特殊时期,年龄也会下调,比如在长平之战时,秦昭襄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等于是豁出去了;不过还有更夸张的,据《商君书》记载,在紧急时期,妇女老人也得应征入伍,从事运输等后勤工作,这就是一种全民皆兵的状态。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由强行抓捕的逃犯、倒插门的女婿、商人,在当时的观念中,这群人处于被鄙视的底层。随后,秦始皇又征调了50万犯事的百姓去和越人混住,以求尽快开发岭南。
曾经逃跑的、倒插门的、商人为兵,这些人也是秦国的逃兵、商人,哪里说是其他诸侯的军人了?秦国刑法严酷,对罪犯惩罚极重,肯定这些人监狱里也关了不少?这里“谪徙民”应该是和后来的屯垦边疆的群众一样的角色。屯垦戍边的50万,战则为兵,无战为民。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