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为何中兴四将皆没有降金而江北四镇却大都降清了呢?
共 0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为何中兴四将皆没有降金而江北四镇却大都降清了呢?
共 0 个阅读者
中兴四将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一有诏令让他到前线,他就设法退避。由于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反而投靠他,他的部队在当时人数众多,成为高宗依靠的主力部队之一,他死后被追封鄜王。由于名声不好,在“中兴四将”的另一种说法中,刘光世被名将刘锜替代。
韩世忠:18岁就应募入乡兵。北宋末年方腊起义,他曾率人擒获方腊,此后在北宋末及南宋初的抗金战斗中,逐渐升为高级将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曾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他临终前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仍然念念不忘,后被追封为蕲王。
张俊:16岁入乡兵,从一名普通的弓箭手逐渐成长为高级军官。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大举南下,高宗时常仓皇出逃。张俊多次率部将顽强抵御,功绩卓著。后来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死后被追封为循王。
岳飞:北宋末入行伍,南宋初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他是“中兴四将”中最年轻、资历最浅、最晚建节的高级将领。岳飞指挥郾城、朱仙镇大捷后,宋军逐渐掌握战争主动权,一路追击金军,而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首都开封收复在即时,宋高宗、秦桧却要岳飞班师回朝。据说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要求必须杀岳飞然后才能议和。这个条件可能真有其事,也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决心杀岳飞。结果一代名将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年仅39岁,死后被追谥为武穆,追封鄂王。
江北四镇
兴平伯高杰:他是李自成农民军出身,在农民军中最大的成就大概是拐走了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所以投降明朝后积极参加剿灭农民军的战斗,因功逐步升为总兵。他本来调防扬州,但因为在扬州劫掠扰民并和黄得功的部队起了冲突,被史可法调派到徐州驻守,属于抵挡清军的最前线。高杰还没来得及和清兵交战就被驻军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叫到睢州诱杀,许定国诱杀高杰后带着这个投名状率部降清,而高杰部因为失去首领,也开始内斗,大部分降清,另一部分逐渐消亡。
广昌伯刘良佐:高杰被杀,多铎接收了许定国的部队后实力大涨,分兵两路向扬州杀过来,结果刘良佐看见清军杀来,麾下数万兵马的他直接跑了,并在扬州、南京相继被攻破后率部投降满清,刘良佐投降清廷后变的凶猛异常,在著名的江阴八十一日守城战中他就是清军一方的主将。
东平伯刘泽清:和刘良佐一样在清军下扬州时逃跑并向清廷投降,因其人反复无常,清廷除封了他个子爵外没有重用他,后来又说他谋反把他杀了,据说是因为他在明朝做山东总兵时抢的财富太多惹的新主子眼红了,结果没落得好下场。
靖南侯黄得功:他因为和高杰在扬州起了冲突,南明弘光皇帝怕他们俩火并,把黄得功调回江南防守另一个军阀左良玉。左良玉当时在东林党的蛊惑下以清君侧的名义正准备进攻南京,黄得功因率部击败左良玉的部队晋升为靖国公,结果扬州、南京相继失陷后他成为弘光皇帝唯一的依靠,弘光皇帝跑到他那里避难,在芜湖和清军最后的战斗中黄得功中箭阵亡,他是江北四镇中唯一为明朝战死的。
本人在此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诸君:那就是同样在异族大举进攻中原的情况下为什么南宋的“中兴四将”没有一人降敌,而南明的江北四镇除了一人(黄得功)为国捐躯和一人被刺杀外,其余两人包括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在内的大多数南明弘光朝大将都选择了降清呢?
中兴四将图
江北四镇示意图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