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重新审视李鸿章
共 3071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重新审视李鸿章
共 3071 个阅读者
中国人多来有所谓李鸿章情结。由于其历史研究与思维逻辑之偏颇,将李鸿章塑造成百年卖国第一人,一旦玻璃般脆弱的自尊心受外国交往压力,李鸿章这只妖魔就释放出来,令中国人眼前一片幻影,痛苦嘶喊,继而呼打喝杀。
但是李鸿章是什么人?中国历史教科书缺乏此人之人物性格研究。
首先李鸿章做宰相之前已经有了一支淮军,与恩师曾国藩的湘军并为辉映。
太平天国李秀成投降,曾劝曾国藩挟湘军与李秀成的旧部合作,打回天京,把皇帝的宝座抢过来你曾国藩坐,李秀成做你的左膀右臂。曾国藩一度心动,想了想还是不敢押此一注,将李秀成处死,更改其供词,再一次向慈禧表忠。
曾国藩此一念之差,改变了历史。李鸿章是另一个曾国藩,团练过淮军,又统帅北洋水师,本来权倾朝野。唯李鸿章身边的阻力不少:首先清廷政坛有一股特别势力,人称“清流党”,其崛起于同治年间,是一股专门摇唇鼓舌、指点江山的所谓“鹰派”。
这股纯由口水汇聚成的“清流”,本来以满清的文字狱是要抓杀的。但因为光绪皇帝主战,其帝师翁同龢也主战,很奇怪地朝廷变成了清流党的首领。
此外还有一个庆亲王。庆亲王是资深人士,对于日清战争的布局,以皇亲国戚身份,也要插一嘴。庆亲王中间落墨,指出要日本在朝鲜与清军一起撤退,才肯讲和。
紫禁城里的光绪没有出过国,不知国际大场面,只盲目听从翁同龢与清流党煽惑主战。李鸿章倒心中有数。
但清廷的所谓外交,李鸿章本人是一条线,与日本与英国接洽。总理衙门的官僚又是另一个系统。还有一个北洋大臣,也自己与外国有点“沟通”。权力山头林立,又遇到一个事必精细恭亲、迷恋权力的光绪;而光绪身后又有一个要庆贺六十大寿、不想大生日时有兵凶冲喜的慈禧太后。因此清国的败象,尚未与日本开火,已经注定。
李鸿章在夹缝中喘息生存,还是有点本事的。这就是一点点政治智慧。欲出李鸿章而不得,会不会方为真正的悲哀?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那笔钱是李鸿章早就筹备好了的,又不是李鸿章的私产。
1888年,因为要给慈禧修园子,翁同龢一本奏章停掉了北洋购买战船军火的拨款,更何况从1882年开始,翁同龢就开始给北洋舰队使绊子了,李鸿章深知只要翁同龢在位一天,想让他给北洋拨款就都会很难,可李鸿章办事最擅长迂回,你翁同龢不是以给太后修园子的名义不让我买船买炮吗?我也给太后敬孝心!他联合各地督抚凑了几百万两银子,存在洋人的银行里,以利息支付颐和园工程,园子修好后,这笔钱就用来给北洋买船买炮,这个事情,事前是跟慈禧通过气的,开战后也是慈禧点头才解封的这笔银子。
日本人为什么要抢在1984年动手?按理说,当时日本已经订购了富士和八岛两艘前无畏舰,等两舰回国后对付北洋才是最有把握的,就是因为1894年颐和园接近完工,这笔巨款随时可能解禁,如果不开战,李鸿章拿到这笔钱又能给北洋添舰买炮,如果北洋也订购两艘前无畏,日本胜算更小,所以只能抢险开战,这样即便李鸿章拿到这笔钱,两国交战状态下,李鸿章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军舰。
占位标签-勿删!!
那笔钱是李鸿章早就筹备好了的,又不是李鸿章的私产。
1888年,因为要给慈禧修园子,翁同龢一本奏章停掉了北洋购买战船军火的拨款,更何况从1882年开始,翁同龢就开始给北洋舰队使绊子了,李鸿章深知只要翁同龢在位一天,想让他给北洋拨款就都会很难,可李鸿章办事最擅长迂回,你翁同龢不是以给太后修园子的名义不让我买船买炮吗?我也给太后敬孝心!他联合各地督抚凑了几百万两银子,存在洋人的银行里,以利息支付颐和园工程,园子修好后,这笔钱就用来给北洋买船买炮,这个事情,事前是跟慈禧通过气的,开战后也是慈禧点头才解封的这笔银子。
日本人为什么要抢在1984年动手?按理说,当时日本已经订购了富士和八岛两艘前无畏舰,等两舰回国后对付北洋才是最有把握的,就是因为1894年颐和园接近完工,这笔巨款随时可能解禁,如果不开战,李鸿章拿到这笔钱又能给北洋添舰买炮,如果北洋也订购两艘前无畏,日本胜算更小,所以只能抢险开战,这样即便李鸿章拿到这笔钱,两国交战状态下,李鸿章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军舰。
占位标签-勿删!!
北洋大臣的权力范围包括:“掌北洋洋务、海防之政令,凡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治焉”、“凡洋人游历请照则给,有照即盖印;凡招商之务则设局派员以经理之,其安设各路电线亦如之”里面那一条提到关税了?
清代海关关税是皇帝的私库,除去海关日常开销,剩下的关税全部上缴内务府,军机处都无权插手过问,轮得着李鸿章一个地方总督插手?清末时,清政府以聘用制的方式让赫德等一干洋人成立海关总税务司负责具体的海关管理,但收上来的税银还是跟清政府中央对接。
李鸿章拥有北洋水师的指挥权和管理权,但经费从来都是中央直接拨款,否则的话翁同龢凭什么一本奏折就停掉北洋外购舰船和军火的拨款?
李鸿章拥有的是北洋舰队的管理权,比如谁该升官,谁该嘉奖,那个该贬该罚,战和之权仍旧在清政府中央手里,李鸿章要是说了算,甲午年就不该打,拖过1894年,北洋舰队不仅老炮全能换新的,还能增加新船。
占位标签-勿删!!
北洋大臣的权力范围包括:“掌北洋洋务、海防之政令,凡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治焉”、“凡洋人游历请照则给,有照即盖印;凡招商之务则设局派员以经理之,其安设各路电线亦如之”里面那一条提到关税了?
清代海关关税是皇帝的私库,除去海关日常开销,剩下的关税全部上缴内务府,军机处都无权插手过问,轮得着李鸿章一个地方总督插手?清末时,清政府以聘用制的方式让赫德等一干洋人成立海关总税务司负责具体的海关管理,但收上来的税银还是跟清政府中央对接。
李鸿章拥有北洋水师的指挥权和管理权,但经费从来都是中央直接拨款,否则的话翁同龢凭什么一本奏折就停掉北洋外购舰船和军火的拨款?
李鸿章拥有的是北洋舰队的管理权,比如谁该升官,谁该嘉奖,那个该贬该罚,战和之权仍旧在清政府中央手里,李鸿章要是说了算,甲午年就不该打,拖过1894年,北洋舰队不仅老炮全能换新的,还能增加新船。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