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俄罗斯妹纸在中国:家人曾不高兴,如今朋友羡慕我
共 117786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俄罗斯妹纸在中国:家人曾不高兴,如今朋友羡慕我
共 117786 个阅读者
据报道,俄罗斯连塔网5月8日发表文章,讲述了一位俄罗斯女孩如何成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适应了中国,并在那里生活的故事。
具体摘要如下:
中国不是俄罗斯人最喜欢的国家,但仍有不少人生活在那里。来自俄罗斯基洛夫市的安娜讲述了她如何成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适应了中国并在那里更换了更符合当地需求的职业。
这里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
安娜出生在基洛夫。中学毕业后去了莫斯科,考入新闻系。并争取到了在美国学习工作的资助金,却没办下签证。但安娜还是决定要走出国门,最终选择了中国。起初她呆在北京。当时安娜不会讲中文,因此工作的选择范围局限于教俄语和英语。她选择了更有趣的——教3岁到6岁的孩子英语。
搬到上海后,安娜意识到自己头一年在中国的生活“不本地”:只吃自己习惯的食物,只和外国人交际,在工作中说的是英语。这里的外国人分成两大类。一类人可以生活多年但不学任何汉语,吃披萨加汉堡,和欧洲人来往。而另一类人融入当地文化。在这里生活的第二年伊始她就决定,想留在这个国家,至少近几年要在这里,所以开始学习语言。此外,她开始了有趣的尝试——住在中国家庭里。
中国的食品比欧洲便宜得多,分量也大。但安娜称不会每天都吃中餐。中国人吃的很多东西她都不习惯:凤爪、猪软骨、鸭脑汤等等。在这里她头一回尝到了驴肉。最失败的尝试是鼠肉。经常出现的情况时,如果食物好吃,她不会问它是什么做的,因为害怕被答案吓到。安娜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要养活所有这些人,因此他们会把那些外国人认为不能吃的当做食物。
“白人脸”让她收入不菲
中国人不能顶撞领导,因为知道这样很快会被取代。安娜称一开始也不敢这么做,现在则在一些事上能够平静地拒绝。
外国人得到的比中国人多。同样的经验和知识,付给外国人的薪水比给当地人的多。在这里经常要为“白人脸”埋单,无论这听上去多糟糕。如果一家公司有欧洲人工作,那么就非常体面。安娜称,还好在教育领域她和中国人不是竞争对手,寻求的空缺和工作条件不同。
中国人非常喜欢浅色头发、白皮肤和蓝眼睛的外貌。安娜符合这些描述,并且经常发现有人在看她并给她拍照。有时候会被询问是否允许,但更多时候没被问。曾有人把照相机直接对准她的脸,如今也习惯了。
中国人大多非常依赖智能手机。因此经常发生事故和碰撞。约会时手机不离手也被认为正常。欧洲人经常嘲笑这件事。
在中国养小孩要花很多钱
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完全不同,离婚少很多,父母和家庭的意见比在西方国家重要。他们的婚姻像是契约。一个人和你生活在一起的终身契约。女性比男性少得多,而这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女人任性且苛刻,而男人随和且听话。
在选择伴侣时,中国人更注重的不是感觉,而是物质状况:你们的社会地位是否接近,你们的工作怎么样,是否有车。中国人可以在头几次约会时就谈婚论嫁。安娜说,曾碰到过有人刚和她交往就想带我见父母。这对她来说简直震惊!拥有外国妻子(或丈夫)在这里很体面。
安娜度过了所有适应新国家生活的阶段:从欣喜若狂到深感失望。很多东西在报纸和电视上看不见。比如,中国人对数字的迷信。数字“4”的发音像“死”,因此中国人极力在电话号码和汽车牌号上避免这个数字。安娜说,甚至连在北京市中心住过的现代化高楼都没有4层、14层和24层。
汉语非常不一样。南方人时常不明白北方人说话。这和菜系一样。中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饭菜。比如上海菜更酸甜,四川菜更辣。当安娜说,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大家都讲一种话且饮食也相似的时候,中国人总是感到惊讶。
文化和卫生水平值得单独一讲。小孩子经常穿着开裆裤,这样他们可以随地大小便。在这里长期生活后安娜明白了,中国许多内部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跟不上经济水平。10年前他们可能还在偏远农村务农,而现在开着昂贵汽车东奔西跑并在高级餐厅一掷千金。也许中国及时意识到了,国民应当跟得上国家的发展,因此现在全国开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中心。
安娜说她的家人对于选择中国曾感到不高兴。几乎没有朋友完全接受并支持,而如今一些人却开始羡慕她。
一年半以来安娜回过一次俄罗斯。她却感到精神紧张,在家呆了三天未出门。在中国她说从未在街上看到过醉汉,这里更安全。安娜说自己确实不喜欢俄罗斯。一切都是脏乱的。在中国大家都在忙着什么,所有人都有很多兴趣,在中国有可以发展的领域和成长的方向。
占位标签-勿删!!
这种情况确实有。但是这主要是教育机构,尤其外语教育机构,这种机构,外教会让家长觉得人家用母语来教自己的小孩外语,水平肯定没问题(当然,实际上可能人家母语不是英语但跑来教英语,不过家长一般分辨不来)。一些营销相关公司可能也会用外国人,模特之类也会用,这些多少都有点崇洋媚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纯技术岗位,外国人没真本事是待不长的。不过其实中国法律层面对外国人管理很严格的,各种规矩手续多,申请“中国绿卡”更是比美国绿卡都难。现在可能因为交流更多更频繁了简化了一些手续和要求,但以前连居住在哪里都有严格规定的,所以不少外国人吐嘈。至于违法,中国坚持凡是中国国土上的人都适用中国法律,哪怕外国政府外交机构出面求情也没用,比如以前那个在中国贩毒被判死刑的欧洲人。
占位标签-勿删!!
一些中国人的崇洋媚外是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初期所谓的港商台商都被大爷一样敬着,会说半生不熟有点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的人一般高人一等,外商更是了不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港商台商也就不那么受追捧了。外国人也是人,并不比中国人高明多少,要的是实际工作实效,在这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外国人去日本工作,原则上应该起一个日本名字,不然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使有了工作,工资待遇要与日本本地人少许多,即便日本本地族群,非大和族人也要受待遇歧视。譬如日本的北海道人,被称为虾夷人,在找工作时一般不予录用,真的被录用了,工资待遇要比大和人少一半,除非自称自己是大和人。在灾难发生时,大和人先走,外国人非大和人靠后。
占位标签-勿删!!
这种情况确实有。但是这主要是教育机构,尤其外语教育机构,这种机构,外教会让家长觉得人家用母语来教自己的小孩外语,水平肯定没问题(当然,实际上可能人家母语不是英语但跑来教英语,不过家长一般分辨不来)。一些营销相关公司可能也会用外国人,模特之类也会用,这些多少都有点崇洋媚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纯技术岗位,外国人没真本事是待不长的。不过其实中国法律层面对外国人管理很严格的,各种规矩手续多,申请“中国绿卡”更是比美国绿卡都难。现在可能因为交流更多更频繁了简化了一些手续和要求,但以前连居住在哪里都有严格规定的,所以不少外国人吐嘈。至于违法,中国坚持凡是中国国土上的人都适用中国法律,哪怕外国政府外交机构出面求情也没用,比如以前那个在中国贩毒被判死刑的欧洲人。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