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中国未来步战需要的是提高射速,而不是口径
共 2154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中国未来步战需要的是提高射速,而不是口径
共 2154 个阅读者
六十多吨,近七十吨的M-1坦克遇到路边炸弹,照样炸成狗。五十多吨的步兵战车那有可能幸免。
路边炸弹不是光靠改进坦克和步兵战车,增强防护能抵御的。现实下是美军采用电子干扰,炸弹检测,专业工兵分队前出的方式破解路边炸弹的威胁。这些年路边炸弹对美军的威胁己基本消除到可以承受的标准。
中国的步兵战车要求有浮渡江河的能力,现有的步战尺寸条件下,步兵战车要浮渡就只能在二十多吨左右,不能更重。我个人是反对拥有浮渡能力而削减装甲防护能力。
另外告诉一个原理,和平年代的军队,装备多要求轻型。有战争需求的军队,装备就会向重型化发展。
例如二战前全世界都是轻型坦克为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战前装备的坦克基本退役,战争中生产的坦克越来越重,装甲越来越厚。
中国现有的那家坦克总装厂的生产能力还没有达到10%,战争一爆发,产能会扩大十倍以上,再加上一些工厂转产主战坦克,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战时动员,完成坦克和装甲战车的更新换代。
占位标签-勿删!!
就是在二战时期,对地攻击的攻击机也都是小编队飞行。从来没有过强击机大编队对地面目标攻击的战例,强击机不是轰炸机,能大编队密集轰炸。
战机一个转弯就飞出十几公里,航炮对地攻击,双机、四机编队己是极限,再多就可能互撞或是没有足够空间把飞机拉起来。发射反坦克导弹的无人机根本不需要密集编队飞行。一架无人机挂载14枚导弹,按一个目标两枚导弹的攻击密度,十几架无人机就可以完成对一个装甲旅的密集攻击。
我讲的是美军在伊拉克可以同时投入一百架以上的无人机,而不是说美军在伊拉克只有一百架无人机。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时的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作战中被击落了几百架。
国产大型无人机的编队飞行航程是一千多公里,编队试飞在东海完成。有人驾驶的战机可以密集编队飞行。无人驾驶的大型无人机,信号有延迟效应,密集编队飞行就必须增加无人机互联、感应设备,没有实战效用。
占位标签-勿删!!
第一、你说的是松散编队,不是作战编队,这是两码事。
第二、我军官八股所谓的打破记录,也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编队飞什么样的航线,你间距几公里飞个简单航线当然也可以,但是没有任何实战意义。
第三、对地攻击是需要有火力密度的,所以需要编队飞行密集攻击,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压制正规军的冲击,只能打散兵游勇,这也恰恰就是目前无人机在做的事情。
第四、美军在伊拉克战场投入100多架无人机,和美军在一次战斗中能投入多少架无人机是两码事!!!
第五、是不是对地攻击的最佳平台,美军确实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在历次战争的早期阶段,美军都是依靠巡航导弹和有人驾驶的飞机执行战斗任务,只在占领阶段使用无人机打击一下游击队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2004年8月9日报道,波音公司首次进行了两架X-45A无人作战飞机的松散编队飞行,这是为X-45原型机开始模拟协作攻击所设定的阶段。
在NASA德赖登飞行试验中心,两架X-45A起飞大约4分钟后,在指定的地点汇合一起飞行,并通过Link-16数据链路通信,以保持它们的编队飞行。这两架飞机大约飞行了2分钟后分离,相距高度1000英尺(305米),航迹侧向距离500英尺(152米)。
……
我军打破某型无人机队编队飞行最远距离纪录
……
翼龙无人机完成首次编队飞行
……
无人机是地面遥控,无法,也不需要大编队飞行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正常的使用方式是分散、多层次、多空域进入战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就曾一次投入上百架无人机,美军在伊拉克被击落无人机数百架(被击落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无人机共计一千多架、枚)。
伊拉克战争后,美军还未参加过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是不是对地攻击的最佳平台,美军在这十几年使用中己很好的做出了证明。武装直升机以后将更多的承担起特种作战任务和地面部队空中掩护任务。
占位标签-勿删!!
第一、从近几十年来步战发展的趋势来看,其机炮火力是不断增强,口径成不断扩大的趋势。早期步战比如毛子最早弄出来的轮式,主武器不过是14.5机枪而已,随后步战的火炮口径从20、25逐渐增加到30MM。近年来35、40口径的步战也逐渐出现,但是还未成为主流。至于装备90MM以上口径火炮的,除了毛子的奇葩车以外,其他的都是步战底盘改出来的坦克歼击车而已,不是步战了。
第二、楼主认为步战需要使用加特林机枪来打直升机这种说法,那就比较扯了,武装直升机的导弹射程一直在增长,以应付不断增长的野战防空系统威胁,从最初的5公里左右射程发展到现在,已经普遍具备8公里以上射程,新锐的机载反坦克导弹射程均超过10公里,这个距离上说用机枪打,很是无厘头,事实上就算是35MM口径高炮在这个距离上对直升机的威胁都几乎是0蛋。
第三、步战的主炮,其主要作用就是打击对手的步兵及其载具,同时也可以打击一些轻装甲目标,比如说自行火炮之类的东西。在使用现代弹药后,小口径机炮的穿甲威力不可小看,南非的步战使用25MM机炮发射穿甲弹时,一个连射能打穿T55的炮塔了,这是有实战战例支持的。步战的火炮口径发展到30MM后基本稳定,也是因为这个口径已经基本够用,可在体积、重量、射程、射速和威力上取得较好的平衡。只是在近年来步战开始披挂附加装甲后,少数步战开始提供35-40MM口径主炮的选装。
第四、近年来小口径火炮弹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比如如今很多国家都在投入研究的埋头弹,按照英国人的测试,使用30MM埋头弹的步战,穿甲威力比传统30MM炮弹大幅度提升,和40MM口径火炮相当。
占位标签-勿删!!
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反坦克集群,而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先进国家都放弃了传统的大规模坦克集群突击作战方式,自然专揍坦克的武装直升机的研制也就没那么大的迫切性了。
其次,无人机目前对大规模坦克集群并无迎战能力,因为迄今为止大型攻击无人机的编队飞行和大规模出动都还是做不到的,火力密度严重不足,而且无人机目前并未受到任何防空系统的真正挑战,美帝从未做过无人机突破防空系统的测试,无人机的打击目标也都是毫无防空能力的游击队和恐怖分子而已。
说起来美帝AC130也从来没被击落过,是不是说明AC130就是最好的对地攻击平台呢?
占位标签-勿删!!
美军的一个无人机组可以控制六架大型无人机,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天空中曾同时飞行一两百架无人机。现在的美军步兵营己编有一个无人机分队。
美军现役大型无人攻击机,留空时间在6—12小时之间,而且没有飞行员和飞行员维生系统,载弹量和载油量己大幅增加。现役的无人攻击机自重己相当于轻型战斗机,每架造价一千多万美元。美军自用的F—16,前些年是一千六百多万美元,现在最多两千多万美元。
美军的‘捕食者B’无人机,可一次挂载14枚导弹。空军型X-45A/B型无人攻击机,有效挂载是1500KG。能携带12枚225千克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或是一枚重型空射导弹。
…………………………………………
上世纪八十年代,集团军级的跳频电台,就是预设100个频道。八十年代美军的单兵电台就可以跳频20个频道。军用通信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二战水平。
军用无人机有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要不然军用无人机也不会造价那么高,主要就是设备升级。以同性能的某型电子系统为例,民用系统的采购价格是军用系统的十几分之一。我一个曾经的领导就在负责研发这个系统。
与无人机联络,有很多种现阶段无法干扰、压制的方法,主要看装备使用国能不能付出这个代价,能不能承受起这个开支。
不要说美国,就算是中国,在电子对抗,也稍弱于采用美式装备的台湾军队,经常被电磁压制。
占位标签-勿删!!
你给大家举个例子,除中国以外,近10年世界各国新研制、新入役的武装直升机。那种改装机除外。
中国研制武直10,只不过是弥补中国军队陆航的缺陷和不足。中国在此之前没有专用的武装直升机,这是在补课。
无人机能不能攻击装甲集群,美军己做了最好的演示。地狱火装上无人机,己是十几年前的旧新闻。
2001年11月,无人机在实战中首次用反坦克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在此之前的2001年2月21日,美军在内华达州尼里斯空军基地首次试验用无人机发射导弹击毁一辆主战坦克。
RQ-1掠夺者项目负责人在试验后说,导弹击中了坦克的要害处,弹头穿透坦克装甲达6英寸深并且将坦克炮塔转动了30度,在炮塔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灰白色弹坑。此后,美国空军又以更高的高度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表明,RQ-1掠夺者可以在比武装直升机更高的高度上发射反坦克导弹,因而具有很大的实战价值。
中国在无人攻击机项目研制和列装的进度大约比美军晚10年。
占位标签-勿删!!
现役的步兵战车不是为城市作战而研制的装备,进入城市的步兵战车有一个专属名称“城市作战重型步兵战车” 。山地作战的步兵战车同理,多为改装的多管机炮炮塔,高仰角,甚至直接用自行高炮。
楼主你的战争观念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准。
九一年的海湾战争,美军被击落了几十架直升机。利比亚,北约空袭己把利军的地面防空兵力基本消灭,北约空袭利比亚的战机基本是固定翼飞机,基本没有投入直升机参与空袭作战。
利比亚受北约制裁多年,己无法正常进口武器,在北约空袭利比亚时虽然表面上拥有大量防空导弹,实际这些导弹属于老型号,防空导弹存储期限是10年,库存条件较好可以延长到15年。长年武器禁运后,利比亚的防空导弹己基本达到或超过存储寿命。
现在连美军都把武装直升机撤离一线,改用大型无人攻击机取代武装直升机,同时美国还取消了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项目。楼主还抱着老黄历不放,搞什么树梢攻击。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