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回复赚金币★《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谈谈你更喜欢哪部?
共 5501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回复赚金币★《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谈谈你更喜欢哪部?
共 5501 个阅读者
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
《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都在战火洗礼中塑造了多个有血有肉光辉的军人形象,这两部电影都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在道具等多方面精益求精,你更喜欢哪部电影,说出你的理由?
请铁友们谈谈你们对这两部电影的看法(比如谈谈两部电影的情节,聊聊两部剧的演员)。
活动时间:2013年3月5号—2013年3月12号
1、直接在本贴回复即可,一个ID可以多次发不同的回复
2、只要您的回复优秀,您会获得工分和金币的奖励;
3、发金币依据:回复被加分未构成原创(1~15金币)、回复被加原创(15~20金币)、回复被加精华D(21~29金币)、回复被加精华C(30~49金币)、回复被加精华B(50~79金币)、回复被加精华A(80金);评定为原创和精华的回复会在转成主帖后进行评定,金币会直接发放在本活动帖下方的回复里。
非原创和与主题无关回复将被删除,恶意灌水将被删除!
占位标签-勿删!!
好莱坞是商业片的天下,对于大投入的电影,前期包装是保证票房,回收成本的重中之重,自然《大兵》也是包装到了极致:视频镜头的屡屡轰炸,M35钢盔,虎式坦克,101空降师,美军突击队的演绎似乎成了军迷心中的经典,细细看来,除了血腥的诺曼底滩头等战斗画面,并没有太触动观众心灵的镜头,跟《英雄本色》一样,续集之所以赶不上第一部,是因为前者够得上艺术片,特别是小马哥和宋子豪重逢的那一刻,堪称经典,而后者仅仅能称为商业片,《大兵》给我的感觉就是商业片,硬盘里存着,但是很少看,跟去喝洋酒一样,几千块喝进去,虽然有点上等人的感觉,但嘴里感觉总不如喝上家乡产的老酒有那么股子味道,有那么点情调,如果选择再去喝酒,估计大部分人会选择家乡酒,可能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吧,但是《集结号》看来就有点男人的感觉了,袍泽之情,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哭诉,那一刻所有男人的眼圈都红了,一部很男人的戏。
占位标签-勿删!!
拯救大兵瑞恩和集结号其实代表了中西方对战争的不同观点,拯救大兵瑞恩:用八个人的牺牲换一个人的生,不是将军的一时兴起,是为了给远在后方同时失去3个儿子母亲一个希望.感言:对于世界,你就是一个士兵,可对于母亲,你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集结号;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面对永远也不会吹响的集结号,士兵们依然战斗到最后一人.幸存的连长在得知真相后哭着说道:不是非跟你矫情吹没吹这号,咱这帮兄弟明明都是烈士咋全成失踪了呢.影片中面对庞大的无名烈士墓,连长谷子地伤感的说道;爹妈都给起了名了,咋全成没名的孩子了.其实连长只是想给死去的烈士正个名.让死去的人安息.让活着的人受到公正的待遇.感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占位标签-勿删!!
《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两部电影个人偏重《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体现主要是个人对集体或国家的贡献,而《拯救大兵瑞恩》更重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关怀,从立意上看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从拍摄手法和电影的吸引眼球的角度来看,个人还是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更好看些,毕竟电影拍出来是是要给人看的,就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拯救大兵瑞恩》可以多看几次,不太觉得疲倦.而《集结号》看第二遍就会觉得有点厌烦了.《集结号》中记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了,而《拯救大兵瑞恩》里面还有很多东西记得,比如:第一次找到的哪个瑞恩,在通知他几个兄弟都死亡了之后,他号啕大哭,最后弄明白是传错了.这个情节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82独立旅 在第39楼的发言: 《拯救大兵瑞恩》里那个美国兵在尖刀插进胸口前不断求饶说“别这样,别这样,听我说……”,那种神经质的东西才是战争要的,但因为某种泛政治原因,冯导不去制造这种神经质,却不知为什么安插了一段抗美援朝耍酷的戏,它根本没有必要出现,它和“粮食”没关系,邓超也不像50年代军官,他啃大饼时的动作很像在啃一只汉堡,他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他不合时宜地帅帅地出场时,我甚至忽然听见后排有两位女生无厘头地念叨着“孙俪”,这相当搞,相当致命。《拯救大兵瑞恩》:武器: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 |
兄弟,俺就是想看看大家对该两片的高解,没让您来科普啊。。。。。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cccpzkpfw 在第30楼的发言: 好莱坞是商业片的天下,对于大投入的电影,前期包装是保证票房,回收成本的重中之重,自然《大兵》也是包装到了极致:视频镜头的屡屡轰炸,M35钢盔,虎式坦克,101空降师,美军突击队的演绎似乎成了军迷心中的经典,细细看来,除了血腥的诺曼底滩头等战斗画面,并没有太触动观众心灵的镜头,跟《英雄本色》一样,续集之所以赶不上第一部,是因为前者够得上艺术片,特别是小马哥和宋子豪重逢的那一刻,堪称经典,而后者仅仅能称为商业片,《大兵》给我的感觉就是商业片,硬盘里存着,但是很少看,跟去喝洋酒一样,几千块喝进去,虽然...... |
对,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祭奠哭泣的一幕,确实打动人,《拯救大兵瑞恩》没有什么情感。
占位标签-勿删!!
刚才比较了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忘了写:
6 二者感染力截然不同。《拯救大兵瑞恩》除了片头紧张的登陆战的战争戏外,后面的情节不能把观众带入戏,观众始终在戏外,不感动人。《集结号》则非常注重让观众身临其境,让观众入戏,调动观众感情,让观众跟着影片情节走。尤其是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祭奠,以及和刘的警卫员冲突一幕,充满戏剧张力,感动无数人。你说煽情也好,怎么也好,但煽情的手段还是比较高明,让很多男人红了眼圈。这是《拯救大兵瑞恩》远远比不上的。《拯救大兵瑞恩》片尾居然搞了一通白开水似的道德说教!有点恶心。
占位标签-勿删!!
在我看来,《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在讲述人的坚持与勇气,不同的是人物的命运。
《集结》里,面对弟兄们的哀求,谷子地选择留下;面对踩上地雷的兄弟,谷子地选择留下;面对掩埋着弟兄们遗体的煤堆,谷子地还是选择了留下。谷子地有一句话,说是“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全他妈死心眼”。这一句话注定了他的命运。《拯救》里,面对上级的指派,米勒上尉选择了执行;面对回家的机会,瑞恩选择了留下;面对返回营地交差的机会,米勒上尉和他的弟兄同样选择了留下。
如果你上了战场,在战友面临生死时,你却有瑞恩那样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有谷子地那样的权力,你会如何选择?如果告诉你你留下来的话会死,而且连牺牲的名分也没有,你又会如何选择?
平心而论,《拯救》胜在真实,整个电影的跨度就是米勒分队从登陆到找到瑞恩的那几天,从场景、人物、道具到事件,每个细节做得都十分用心,可以说电影把人带回了那个时代,让人身临其境。而《集结》重在现实。它的跨度有十年之久,其中的细节更像抽象的符号。汶河阻击战发生在哪?那个年代到处都有这样的战斗。吕宽沟是谁?那个年代部队里有很多这样的人。谷子地是谁?那个年代有很多这种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几百万人的部队,没人把你当回事,这就是现实。
我不是军事发烧友,电影也不是教科书。《拯救》带给我的是感动与钦佩,《集结》带给我的是震撼与反思。尽管《集结号》在整体上不能与《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但我还是更喜欢《集结号》,因为它更深刻,更悲凉。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lixiaosuo 在第5楼的发言: 集结号,偶没看过,但当年听说很烂,到现在为止没看过。 拯救大兵瑞恩,偶看过3次以上,第一次看是全英文版的,最近一次看是央视6放的汉语配音版的。 拯救大兵瑞恩这个我觉得更真实,道具、爆炸场面、人物刻画更贴近真实,在这片中我看看见让枪打烂半边头的美国伞兵尸体(机枪有这威力,不信的自己去查查)。 (当然,必须对西方文化、历史、西方人特有幽默要懂一些,否则外国大片我觉得看不懂,楼上就有人说这部片不真实,导演自己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N多粉丝去诺曼底瞻仰)。 对国产战争片我说两个极端,要么神化,要么...... |
建议你有时间看下集结号,这故事讲的真不错。大兵的故事有点反常。
占位标签-勿删!!
在我看来,《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在讲述人的坚持与勇气,不同的是人物的命运。
《集结》里,面对弟兄们的哀求,谷子地选择留下;面对踩上地雷的兄弟,谷子地选择留下;面对掩埋着弟兄们遗体的煤堆,谷子地还是选择了留下。谷子地有一句话,说是“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全他妈死心眼”。这一句话注定了他的命运。《拯救》里,面对上级的指派,米勒上尉选择了执行;面对回家的机会,瑞恩选择了留下;面对返回营地交差的机会,米勒上尉和他的弟兄同样选择了留下。
如果你上了战场,在战友面临生死时,你却有瑞恩那样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有谷子地那样的权力,你会如何选择?如果告诉你你留下来的话会死,而且连牺牲的名分也没有,你又会如何选择?
平心而论,《拯救》胜在真实,整个电影的跨度就是米勒分队从登陆到找到瑞恩的那几天,从场景、人物、道具到事件,每个细节做得都十分用心,可以说电影把人带回了那个时代,让人身临其境。而《集结》重在现实。它的跨度有十年之久,其中的细节更像抽象的符号。汶河阻击战发生在哪?那个年代到处都有这样的战斗。吕宽沟是谁?那个年代部队里有很多这样的人。谷子地是谁?那个年代有很多这种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几百万人的部队,没人把你当回事,这就是现实。
我不是军事发烧友,电影也不是教科书。《拯救》带给我的是感动与钦佩,《集结》带给我的是震撼与反思。尽管《集结号》在整体上不能与《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但我还是更喜欢《集结号》,因为它更深刻,更悲凉。
占位标签-勿删!!
刚才比较了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忘了写:
6 二者感染力截然不同。《拯救大兵瑞恩》除了片头紧张的登陆战的战争戏外,后面的情节不能把观众带入戏,观众始终在戏外,不感动人。《集结号》则非常注重让观众身临其境,让观众入戏,调动观众感情,让观众跟着影片情节走。尤其是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祭奠,以及和刘的警卫员冲突一幕,充满戏剧张力,感动无数人。你说煽情也好,怎么也好,但煽情的手段还是比较高明,让很多男人红了眼圈。这是《拯救大兵瑞恩》远远比不上的。《拯救大兵瑞恩》片尾居然搞了一通白开水似的道德说教!有点恶心。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cccpzkpfw 在第30楼的发言: 好莱坞是商业片的天下,对于大投入的电影,前期包装是保证票房,回收成本的重中之重,自然《大兵》也是包装到了极致:视频镜头的屡屡轰炸,M35钢盔,虎式坦克,101空降师,美军突击队的演绎似乎成了军迷心中的经典,细细看来,除了血腥的诺曼底滩头等战斗画面,并没有太触动观众心灵的镜头,跟《英雄本色》一样,续集之所以赶不上第一部,是因为前者够得上艺术片,特别是小马哥和宋子豪重逢的那一刻,堪称经典,而后者仅仅能称为商业片,《大兵》给我的感觉就是商业片,硬盘里存着,但是很少看,跟去喝洋酒一样,几千块喝进去,虽然...... |
对,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祭奠哭泣的一幕,确实打动人,《拯救大兵瑞恩》没有什么情感。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82独立旅 在第39楼的发言: 《拯救大兵瑞恩》里那个美国兵在尖刀插进胸口前不断求饶说“别这样,别这样,听我说……”,那种神经质的东西才是战争要的,但因为某种泛政治原因,冯导不去制造这种神经质,却不知为什么安插了一段抗美援朝耍酷的戏,它根本没有必要出现,它和“粮食”没关系,邓超也不像50年代军官,他啃大饼时的动作很像在啃一只汉堡,他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他不合时宜地帅帅地出场时,我甚至忽然听见后排有两位女生无厘头地念叨着“孙俪”,这相当搞,相当致命。《拯救大兵瑞恩》:武器: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 |
兄弟,俺就是想看看大家对该两片的高解,没让您来科普啊。。。。。
占位标签-勿删!!
拯救大兵瑞恩和集结号其实代表了中西方对战争的不同观点,拯救大兵瑞恩:用八个人的牺牲换一个人的生,不是将军的一时兴起,是为了给远在后方同时失去3个儿子母亲一个希望.感言:对于世界,你就是一个士兵,可对于母亲,你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集结号;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面对永远也不会吹响的集结号,士兵们依然战斗到最后一人.幸存的连长在得知真相后哭着说道:不是非跟你矫情吹没吹这号,咱这帮兄弟明明都是烈士咋全成失踪了呢.影片中面对庞大的无名烈士墓,连长谷子地伤感的说道;爹妈都给起了名了,咋全成没名的孩子了.其实连长只是想给死去的烈士正个名.让死去的人安息.让活着的人受到公正的待遇.感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fuleiunisol 在第36楼的发言:
在战斗进行时是不允许大呼小叫的,这是军纪,哭只会让人看不起,只能下来后难过。 以前指导员对我说过 你们都哭,叫老百姓怎么办!!! |
允不允许和会不会好些是2回事吧?!别的我不知道。。打越南的时候我们单位有当兵的回来说过一个班守卫一个山头。天黑了10几个人都抱一起哭..当然越到后来会越好..PLA也是人。普通人...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步兵远去 在第25楼的发言:
在战场挂了个上级就大呼小叫还带流泪,表演不可谓不生动剧情不可谓不感人,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全都是假的..........你上过战场?!.. |
在战斗进行时是不允许大呼小叫的,这是军纪,哭只会让人看不起,只能下来后难过。 以前指导员对我说过 你们都哭,叫老百姓怎么办!!!
占位标签-勿删!!
《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两部电影个人偏重《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体现主要是个人对集体或国家的贡献,而《拯救大兵瑞恩》更重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关怀,从立意上看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从拍摄手法和电影的吸引眼球的角度来看,个人还是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更好看些,毕竟电影拍出来是是要给人看的,就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拯救大兵瑞恩》可以多看几次,不太觉得疲倦.而《集结号》看第二遍就会觉得有点厌烦了.《集结号》中记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了,而《拯救大兵瑞恩》里面还有很多东西记得,比如:第一次找到的哪个瑞恩,在通知他几个兄弟都死亡了之后,他号啕大哭,最后弄明白是传错了.这个情节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占位标签-勿删!!
好莱坞是商业片的天下,对于大投入的电影,前期包装是保证票房,回收成本的重中之重,自然《大兵》也是包装到了极致:视频镜头的屡屡轰炸,M35钢盔,虎式坦克,101空降师,美军突击队的演绎似乎成了军迷心中的经典,细细看来,除了血腥的诺曼底滩头等战斗画面,并没有太触动观众心灵的镜头,跟《英雄本色》一样,续集之所以赶不上第一部,是因为前者够得上艺术片,特别是小马哥和宋子豪重逢的那一刻,堪称经典,而后者仅仅能称为商业片,《大兵》给我的感觉就是商业片,硬盘里存着,但是很少看,跟去喝洋酒一样,几千块喝进去,虽然有点上等人的感觉,但嘴里感觉总不如喝上家乡产的老酒有那么股子味道,有那么点情调,如果选择再去喝酒,估计大部分人会选择家乡酒,可能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吧,但是《集结号》看来就有点男人的感觉了,袍泽之情,谷子地在刘泽水墓前哭诉,那一刻所有男人的眼圈都红了,一部很男人的戏。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cjxx132 在第2楼的发言: 一,人道主义。一下简称 号 和 兵 号反应了那个时期的军人,无名英雄,当取得胜利的时候,失踪的人多少斤米,阵亡的多少斤。。。。把这些分的那么清楚,着实让那些送孩子参军打老蒋的父母寒心,更让九连寒心。 兵,或许中国人多,不怕没有病员。但美国不会。这点暂且不论。一个将军,数个参谋,居然为了一个孩子,一个只剩下独子的家庭,亲自前往送阵亡通知书。或许是作秀,这电影本身就是再宣扬美国的人道主义。但是,55年授衔的那些将军们,我想不会。更重要的是,光腚肿菊也不允许这么做。 二,民族。 中国是个多灾多...... |
啥人道主义,你是咋看出来的?!
带回瑞恩是按规矩,体现的是依法办事。到后来决定是否完成任务,考虑“值得”与“不值得”拷问的是人性。莫非枪杀举手投降的俘虏也是美国式的“人道主义”?
你片子都没看懂还大言不惭的在这里评论。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fuleiunisol 在第19楼的发言: 抛开政治 看电影本身 大兵应该优于集结 故事大结构都为含有真实的事件但都通过了太多的艺术加工和拼凑, 两者不相上下。但从剧情细节刻画上(包括细节剧情合理性 人物表演 场景还原布置 烟火特效等)大兵显然做到了一丝不够,把一假事当真事来演绎了一遍,几乎找不出什么问题。但集结在细节方面就较差,不合理的细节太多,显然把战争当舞台剧来演了,甚至还有下级和上级讨价还价,在战场挂了个上级就大呼小叫还带流泪,表演不可谓不生动剧情不可谓不感人,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全都是假的,演舞台剧的,打动下没经历幼小无知的小朋友...... |
在战场挂了个上级就大呼小叫还带流泪,表演不可谓不生动剧情不可谓不感人,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全都是假的..........你上过战场?!..
占位标签-勿删!!
抛开政治 看电影本身 大兵应该优于集结
故事大结构都为含有真实的事件但都通过了太多的艺术加工和拼凑, 两者不相上下。但从剧情细节刻画上(包括细节剧情合理性 人物表演 场景还原布置 烟火特效等)大兵显然做到了一丝不够,把一假事当真事来演绎了一遍,几乎找不出什么问题。但集结在细节方面就较差,不合理的细节太多,显然把战争当舞台剧来演了,甚至还有下级和上级讨价还价,在战场挂了个上级就大呼小叫还带流泪,表演不可谓不生动剧情不可谓不感人,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全都是假的,演舞台剧的,打动下没经历幼小无知的小朋友还是够味儿的,仅此而已。
再说说故事的主题 一个是讲人性 一个是讲战友的友情,不一样不好说,貌似集结的是太局限了点,人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当过兵,在观众的直观理解上大兵似乎的确要广义一些
所以客观的说集结要追上大兵还是有难度的
如果还有疑问不妨逆向思维考虑下 假设集结是韩国或者越南拍的 那中国观众对其会是个什么评价,所以你会发现对集结叫好的就只有拍集结本国国民而已,他国人很少会对其产生认同感。这就是说 为什么集结是中国的集结 大兵世界的大兵
要做到世界的 让世界大部份都认可一部作品是很难的,集结是很优秀的作品,做到了中国第一,跳出了中国逢大片就烂的怪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同仁们还要继续努力,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还有太多路要走
占位标签-勿删!!
大兵和集结之区别就是前者是为了宣传美帝政府的人道主义;后者却毫无目的地去模仿和吸引眼球最终赚取银子!
两者目的不同,自然最终效果不同,故没有比较意义!
占位标签-勿删!!
一、在看到《集结号》开头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我感到相当不舒服,几乎要关掉电脑。
从电影技术上来说,《集结号》战争场面的处理,包括镜头、道具、特效与演员演出,逼近《拯救大兵瑞恩》的制作水平;华人电影能有此技术成就,值得庆贺。但是,影片对于战争过程的情节安排,却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
首先,我不明白,作为奉命阻绝敌军以掩护大部队转进的这支后备军,怎么会被派去守一个地势低漥之处呢?这不明摆着自寻死路吗?为什么不去守那座跨过汶河的桥? (可参考《抢救大兵瑞恩》当中最后的守桥之战)
然后,当戴眼镜的指导员被初次介绍给其他兄弟时,炮弹突然来袭,瞬间天摇地动。但,所有战场老兵都知道,如果在开阔地中遭遇炮击,首先会听到炮弹破空而来声音;而单凭这声音就可以判断炮弹的落点,判断当下该躲或是不必理会。不太可能发生类似影片中那种猝不及防的状况。
接着,国民党军第一次的袭击,表现的是大量步兵密集地、彼此挤来挤去地、如蚂蚁般地往敌阵地行进,难道他们不怕被对方一枪打死十个吗?这样的场景安排仿佛是冷兵器时代的方阵,而不像是端着来福枪、具备远距打击能力的现代军队该有的行为。
而当国民党军队推进到阵地前沿,两军开始准备短兵相接之时,国民党军的炮兵居然对敌阵地展开炮击。难道他们不怕误伤自己人吗?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
这些显而易见的重大错误,暴露出导演对这整个战争场面的处理,仅仅是为了以不间断的感官刺激与煽情元素对观众进行无差别轰炸;而对于战争的现实本身,并无意以更为认真、周延、深刻的设计来面对之。这对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类严谨战争片的观众来说,《集结号》的战争场面,毫无疑问代表中国电影的创作态度的倒退;这让我很不舒服。
二、
然而,值得关注的,还不在于中国电影的倒退与否。
随着影片的推进,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导演只关心一件事情,那叫做荣誉;开场那些战争场景,全都是为了铺陈最后的授勋立碑而必须安排的舞台背景。也因此,前面所提到的重大错误,对导演来说,根本不是重点所在;重点是要确保有足够的刺激煽情画面来让主角充分发挥他的坚毅、勇敢与手足之情,唯有如此,他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荣誉。
《集结号》所呈现出来的,那号角有没有吹响、有没有被听到、有没有起到实际的效用?根本就不重要(就像战争场面是否真实可信,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被视觉化、符号化了的荣誉可以集结多少票房成绩?
当年影片首周末的票房就破了七千万元;朋友之间相互在问:“看了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甚至播出它的票房消息。各界一片好评声,许多观众也真的感动落泪。《集结号》叫好叫座,甚至说冯小刚接下来有意拍摄三大战役(估计是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六十周年)。
三、
又想起《兄弟连》当中E连连长温特斯的回忆录《亲历兄弟连》。其中之一,是温特斯回忆1945年一月,经历了惨烈的突出部之役之后,E连随团转战亚尔萨斯,接替受伤惨重的313步兵师。在他们的德军对手当中,有一位汉斯.冯.卢克中校,骁勇善战;某次战役击败盟军之后,他在一教堂内让部下演奏巴哈的「一切感谢上帝」,闻者无不动容落泪。
46年之后,战事早已平歇。温特斯重访这个教堂,同行的还有当年的对手卢克;在教堂里,他们又演奏了一次《一切感谢上帝》。这样的场景,总是让我深深感动。曾经殊死斗争的两造,幸存多年之后,在白发苍苍之际携手回到老战场,以音乐凭吊彼此。那是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咏叹,也是伸出布满皱纹的手掌来,互相平抚彼此的心灵创伤。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纪念二战的活动,不时就会听说这样的故事。徘回在战场上的幽魂,不管当初是敌是友,又如何能安息,如何不再轮回为触发下一场战争的怨灵呢?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样慎重的态度,当不仅仅是领军将帅或士卒小兵所要奉行的;即便是后来以文化艺术形式再现战争场面与历史的创作者,也必须谨慎以对的。特别是,后世的创作者或诠释者有着不同于当初的立场与看法,甚至也可能有不同的资讯与表达工具,
《抢救大兵瑞恩》作为好莱坞大片,以大美国主义的意识型态做为基底,但它所展现的穿透力与感染力,依然令许多不同国籍的观众久久不能自已。无疑地,这有赖于影片创作群对于战争与历史过程的宏观与微观之处,都保持着敬谨的态度。而这态度,当不只表现在道具、服装、特效、场景等等训诂的层次上,还在人物设定、情节、心理变化以及对敌我两造立场的诠释上面。
《亲历兄弟连》另一处引我深思的,就是《兄弟连》的故事血肉是建筑在大量人物访谈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许多基层士官兵的回忆;进而从真实之处,抽取出跨越人性鸿沟的戏剧力量。而国共内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除了将领的回忆之外,又有多少士官兵的真实记忆出土了?有多少国共两方的“温特斯少校”与“卢克中校”或者“李云龙”和“楚云飞”?
都说现在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而《集结号》仅仅在技术水平上追上了好莱坞动辄以亿计的制作经费,但在观点与视野上,非但没有展现超越世界一流战争片的企图心,甚至还倒退。过去几年来,如此这般技术一流、观点视野匮乏的所谓大片,所在多矣;这其实是一种大美国意识型态影响下的文化浪费。多少学者专家已经说了,中国的崛起不能建立在美国式的现代化发展与浪费性消费之上,否则整个世界的物质与心灵将承受不起。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我期许的大国,对于文化创造的实践前景,当有更具超越性的思维,而不是停留在上个世纪无止尽的工业化生产的意识框架底下,自己玩自己的。
因此,作为中国崛起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看到这样的影片获得如此多的掌声,思及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前景,能不顿足再三吗?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lixiaosuo 在第5楼的发言: 集结号,偶没看过,但当年听说很烂,到现在为止没看过。 拯救大兵瑞恩,偶看过3次以上,第一次看是全英文版的,最近一次看是央视6放的汉语配音版的。 拯救大兵瑞恩这个我觉得更真实,道具、爆炸场面、人物刻画更贴近真实,在这片中我看看见让枪打烂半边头的美国伞兵尸体(机枪有这威力,不信的自己去查查)。 (当然,必须对西方文化、历史、西方人特有幽默要懂一些,否则外国大片我觉得看不懂,楼上就有人说这部片不真实,导演自己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N多粉丝去诺曼底瞻仰)。 对国产战争片我说两个极端,要么神化,要么...... |
我不太相信你光听见说《集》烂,没听见说《集》好的,有这么反差巨大评论时,却不去看看到底为什么,真不知你平时是如何决定自己的观点信念的?
占位标签-勿删!!
个人观点:二楼美国大片看多了,而且只说的是现象,而没说重点。(这也是现在中国人喜欢的美国片类型,只有视觉盛宴,没有深刻思想,反而美国式的文艺片是没人看的)
一、人道主义,二楼上来就说人道主义,到底是什么人道主义?在二楼看来,只要上前线,就得给一样的价钱!你到底知道不知道美军是怎么发工资的?抚恤金怎么发的?清不清楚美军对阵亡、失踪的认定是很复杂的?知不知道“正宗美国兵”与“绿卡美国兵”不是一回事?既然连二战美国兵都带上狗链了也没完全搞清这里的名堂,更何况当时还是土鳖,又视牺牲为荣誉的东方军队不会对士兵真实的去向分个三六九等?
二楼还把电影情节当真实发生的事在这儿说明美国如何如何,你到底是看故事片还是纪录片?就凭片头中在一个打字室能有多个国家的军官,而不同地区的阵亡通知单都从这儿发出,你也能当真?这些小细节其实也瑕不掩瑜,只是二楼拿来当史实就可笑了。
再回头说人道主义。斯大大是那么肤浅的人吗?还人道主义?好好看看斯大大所拍过的片子,更多说的是“人性”!而不是“人道”!《兵》片说白了就是个放大版的人性的选择,是在“值”与“不值”之间拷问人性!这部片子若换成中国背景就是当年张华救老汉(失足掉旱厕)的翻版(此观念非本人原创,但我认同)!所以我宁可从军人身上去看这支8人小队,去看待小队所过之处所面临的各种选择。如果出发时只是被动的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后面的选择才是真正这支小队每个人最人性的一面,只怕没人能肯定地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或是不值吧?至于人道,对着投降的战俘开枪也能叫“人道”?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嘛?但这却是人性!
二、民族
既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非要分个谁优谁劣,这不跟希特勒一样了?思维观念不同而已,我既不羡慕美国兵被俘放回后也能过得人五人六的,我也决不认同做决死战斗到最后一人是傻瓜、是2B的观念!至于二楼冒出“悲歌”的结论更是莫名其妙,理由如前所述。
三、评价
拿《兵》与《集》比有点欺负人的感觉,就跟现在冯小刚的“屌丝”之说一样,人家斯大大是高富帅,冯导只是屌丝。硬要比的话,《兵》片应该好看点,但真心不是因为里而的“人道”呀!而且补充一下,我先看的《集》,还上网到处翻传说中非删减版(到目前为止没发现,我怀疑真的只是个传说),而《兵》片还真只是因为买硬盘时人家给送的(当年《兵》片最火的时候也没上网去看),而且看的主要因素是汤姆汉克斯,次要因素才是斯大大是导演。
而且《兵》片在斯大大的片中地位不算太高,也不能算突破,反而还不如《辛》。而《集》对于冯导就不一样了,是一种突破吧。
纵观斯大大的片子,我看过的有《辛》、《ET》、《人工智能》(真没想到是他拍的,因为第一次字幕太悲催,又找了多种版本才看懂结局)、《第三类接触》、《少数派报告》,《幸福终点站》,甚至《夺宝奇兵》也是他与卢卡斯合作的(以前只记着卢卡斯了)。斯大大才没功夫给观众灌输什么人道呢,全是人性的直面!!不管现在与科幻!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集结号,偶没看过,但当年听说很烂,到现在为止没看过。
拯救大兵瑞恩,偶看过3次以上,第一次看是全英文版的,最近一次看是央视6放的汉语配音版的。
拯救大兵瑞恩这个我觉得更真实,道具、爆炸场面、人物刻画更贴近真实,在这片中我看看见让枪打烂半边头的美国伞兵尸体(机枪有这威力,不信的自己去查查)。
(当然,必须对西方文化、历史、西方人特有幽默要懂一些,否则外国大片我觉得看不懂,楼上就有人说这部片不真实,导演自己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N多粉丝去诺曼底瞻仰)。
对国产战争片我说两个极端,要么神化,要么婆婆妈妈打仗谈恋爱。。。 。。。
占位标签-勿删!!
一,人道主义。一下简称 号 和 兵
号反应了那个时期的军人,无名英雄,当取得胜利的时候,失踪的人多少斤米,阵亡的多少斤。。。。把这些分的那么清楚,着实让那些送孩子参军打老蒋的父母寒心,更让九连寒心。
兵,或许中国人多,不怕没有病员。但美国不会。这点暂且不论。一个将军,数个参谋,居然为了一个孩子,一个只剩下独子的家庭,亲自前往送阵亡通知书。或许是作秀,这电影本身就是再宣扬美国的人道主义。但是,55年授衔的那些将军们,我想不会。更重要的是,光腚肿菊也不允许这么做。
二,民族。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美国有如此。同样是反应同一时期不同战场的电影,一个是悲歌,一个是颂扬。悲歌的是,为国家付出生命的九连,居然没人承认,真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见到就是叛逃、就是俘虏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