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雪豹》八路都是土农民 导演想当然就能搞成特种兵
共 9495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雪豹》八路都是土农民 导演想当然就能搞成特种兵
共 9495 个阅读者
雪豹就剧情而言,编剧水平确实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精品。但是由于编剧的思想太超前,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思想去组建抗战时的部队,实在是太假了。就总体水平来说,我不客气的说就是一部垃圾。雪豹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二战时根本就没有特种部队,例如德国二战后期营救墨索里尼的伞兵部队确实精英,而且也很有特种部队的雏形,不过他们也不是特种部队,只是突击部队而已。美国的游骑兵部队也只不过是精英部队而已,不是特种部队,置于游骑兵改为特种部队那是二战结束后的事情了。苏联也没有特种部队,苏联所有的特种部队都是二战结束后成立的。所以当时德国军校不可能有任何特种作战教程,从德国军校留学回国的周卫国绝对不可能学到任何特种作战的知识,他甚至应该都没有特种部队的概念。
2、二战时的主要武器装备不适合应用于特种部队,一把步枪加上瞄准镜就是狙击步枪?二战时的狙击步枪精度确实不比现在的狙击步枪差,那是因为二战时绝大多数狙击步枪是挑选精度好的手动步枪改装的,手动步枪的精度永远比自动半自动步枪好,具体原因这里我就不解释了。但是这样的狙击步枪也仅仅是勉强够特种部队用而已。因为特种部队中狙击步枪是少数。但是用量在特种部队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其他类型的武器,例如冲锋枪,普通步枪手枪等等基本上没有适合特种部队用的,原因无他,步枪冲锋枪太长太重,手枪缺乏消音系统,特种部队的主要作用是突袭,潜入敌后,突然接敌,甚至有可能长时间深入敌后进行潜伏作战,这样的部队必须考虑武器装备的便携性,所以枪支弹药的重量问题必须考虑,可是二战时期的步枪冲锋枪都多重?多长?怎么给特种部队使用?而且我说的这些问题还是德国美国这样的欧美军工强国的问题。至于日本,由于物资匮乏,更是没有精力进行特种作战装备的研发。因此当时的亚洲国家更是想组建特种部队也不会有装备的。
3、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当时的八路军由于兵源都是农民(当时的中国农民就是文盲的代名词),补给主要靠缴获,而缴获的主要对象时同样装备并不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看来已经是装备非常精良了)的日本,补给靠缴获的部队怎么能够使用。所以当时的八路军不仅仅装备差,而且还严重缺乏弹药。所以更不可能组建特种部队了。不要说德国军校生周卫国在八路军不可能组建成特种部队,就是把俄罗斯的阿尔法和美国的三角洲第一任队长找来。他们的特种部队建军思想也无法在八路军中实现,他们来了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占位标签-勿删!!
有一个观点我们是一致的,就是这部剧也是一部神剧,属于神话故事。但是文中的观点我却不认同。
首先第一点,二战时已有了特种部队,不过名称不这么叫罢了。一般叫突击队。各部队根据自身任务的不同,也都叫不同的名字。不过他们与现在的特种部队基本是一样的。
比如中国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曾在德国训练了一批这样的特种部队。这部电视剧,很可能就是用这个事件作为一个蓝本和背景来拍的。
当时,国民政府在近十万中央军中挑选了一大批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优秀军人到德国学习,先后共三四万人出国,经过淘汰后最终有五千人毕业。这支部队被集中起来编为一个师级单位,长官实际是军长级别。当时有个关于这个部队的材料,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看到的,有许多东西记不清了。但有和个重要的事件还有点印象。比如学习科目,包括了当时世界各国所有武器的熟练使用,所有车辆的驾驶、船只的驾驶,部分人还要学习飞机驾驶。还要学习爆破、投毒、武装泅渡和山地作战。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学完所有科目,而是有分工的。他们回国后,被安排在南京附近驻守,成为蒋介石的护卫队。在日军进攻南京时,虽然前线紧的厉害,但蒋仍不愿派出这支部队。在雨花台守卫战时,眼看阵地不保,经前线部队再三请求,该部队曾派出一个营去协助守卫。结果一下午的战斗,使日军一个团撒销了番号。而该营只阵亡三人,伤数十人。虽然他们立下了不世之功,但这一行为却暴露了目标,因为他们的主要武器都是德国原装的,尤其是冲锋枪的大量使用,使日军意识到这就是那个神秘的中国特种部队。晚上,部队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撤回了营地。但却被日军的特务跟上了,找到了该部队的驻防地。当晚日军大批飞机对这个营地进行了轰炸,全军五千人只有数百人幸存。其他非死即伤,全军覆没。事后,该部队番号被撤销。幸存的人多数被安排到其他重要部门工作。许多人到军统部门成为特种作战的教官,为国民党训练了大批特务。也有一些人流落到各地,有的到了国外也当了教官。
解放后,我们在东南沿海某地曾挫败了一起台湾特务的破坏事件,带队的台湾特务被我们抓获。此人就是当年这支部队的幸存者。过来以后,他提出可以帮助中共方面训练特务,他主要是做爆炸和暗杀任务的。但是我党我军告诉他,我们不需要。后来此人一直服刑,但为研究这支部队的历史和世界上的特种作战提供了许多帮助,后来还真当了教员,不过已投靠了我党我军。
象这样的特种部队还有很多,世界各国都有。不过一般叫突击队、敢死队或是其他的什么名字。象加里森敢死队,就是特种部队。
关于第二点,就是二战时的武器不适合特种部队的事。这没什么不适合的,这种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古来就有。并且,特种部队的武器不一定是先进的东西,好用就行,一把小刀,一支火柴也可以作为武器,那么何来当时的武器不适合一说呢?
关于第三点,八路军不都是农民。
许多人认为,当年的红军就是土匪一样的叫花子。实际上远远不是。红军早期的主力有几支。我们现在把南昌起义的部队称为红军建立的第一支部队。南昌起义部队是叶挺独立团的一部,是军中王牌,装备是中国最先进的,是国内装备冲锋枪和机关枪最多的部队。军官和士兵的素质最高,最专业,北伐期间战无不胜,被称为铁军。这支部队中也是中共党员最多的,是以工人为主的一支部队。同时,在南昌外围,贺龙的一个军作为策应,也参加了战斗。他们后来成为红军的班底。这可绝不是叫花子兵。如果说战斗力,他们简直就可以说是北伐军中的特种兵。建立红色政权以后,也是国产国际的军事专家来给训练的,象苏联、德国,这都是世界上陆军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训练和作战都是非常正规的。跟他们相比,那些地主军阀的部队才是叫花子兵,只有中央军都稍与之要抗,但要硬拼也不是红军的对手。要不为什么国民党打了那么多年就是打不进根据地呢?不过至于适不适合中国国情,能不能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就要具体研究了。红军失败绝不是因为部队占战斗力的问题,首先应是后勤问题,红军没有后勤,没有补给,在国军采用坚壁清野和步步为营的包抄战备之下,肯定不行。说德国人的指控不当,这是不对的。幸亏毛主席当时靠边了,才给他老人家留了个好名声。比如说,前四次都是诱敌深入,是毛的功劳,但第五次是,人家就是不深入,你怎么办?人家一个村一个乡地打,打完建军营,谁也不能多前进一步,巩固一块地方,再打下一个地方,红军无法对敌打歼灭战,就不能给部队带回补给,这种情况下,不用打,围也围死红军了。所以,把事都怪人家李德头上,是不公平的。
八路军建立的初期,可以说是中共军队最弱的时期。大批红军时期的老兵牺牲,大量新兵入伍,兵力的迅速扩充和农民出身的大批新兵使八路军在初期的战斗力大大的下降了。但这也并不妨碍八路军中挑出百八十个精英去组建一支敌后武装。游击队、武工队等大批八路军的精英成为了敌人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们破坏日军运输线,暗杀日伪特务,打击日军,在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过,他们当然没有神剧中表现的那么神。比如铁道游击队。最多时三百多人,最低谷时不到一百人,先后牺牲八百多人。他们都需要掌握许多特种作战的知识,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特种兵,但实际上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他们不是神仙,也是挨个枪子就够呛,一旦失败也会让人打得落花流水。
正是因为我们的前辈们的不易,也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吹牛逼的资本,但我们的导演和编剧们,还请你们多尊重一下这些先辈,如果抗日都象他们剧中演的那么容易,那不是白白牺牲了吗?
占位标签-勿删!!
你说的是国民党的“中国宪兵队”吧、还有雨花台战役,首先我要告诉你,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一支中国宪兵队,这支部队只是网上的一些人编的,只是一个不存在的历史,而且那篇文章上说,雨花台战役打的是两万日军,打死打伤日军6000人,宪兵队牺牲五十名战士,这篇文章所说的军官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只是中国宪兵队根本不存在,书上所提到的国民党军官根本没有带领过这支所谓的中国宪兵队,而且,那篇文章上所说的大部分事件都与现实不符,比如雨花台战役赢得了蒋介石当年在东京输掉了军刀,这根本就不是真的,不可相信
占位标签-勿删!!
只能说二战时没有楼主概念中除了摆POSS耍酷啥也不会的特种部队。。。当然,丫主要黑的是中国八路,因为农民多。
别的不讲,最基本的如武工队,去掉“工”字,也就是去掉里面的政工人员(多半不参战),一组长枪,一组短枪,高危地区活动的,有时加强一挺捷克或歪把子,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一队,根据任务不同调整战术,除奸行动时,长枪由神枪手掌握,进行战场控制和阻击,短枪手又分工不同,有用驳壳单发攻击目标的,有用连发进行拦阻射击的,有投弹手,俘敌手等等,其战术特征和现在的特种部队有什么两样?
就是今天的特种部队,在具体执行类似相同任务时,也是一样的战法,只是装备不同而已。
楼主一张嘴就是狙击枪,没有狙击枪就干不成事了,就没有特种部队了,这不扯淡了么。山东八路打死的倭国师团长,盛产神枪手的威名可不是用狙击枪打出来的,世界狙击手排名,中国的张桃芳用的就是普通的莫辛纳甘,战绩最高的那个芬兰白色死神,有一多半战绩是用普通枪械而不是狙击枪完成的。国军中也不乏其人,比如在中正式射程以外,拿一把缴获的普通三八大盖一枪击毙倭军联队长饭冢国五郎的就是国军老兵油子。没有专用枪械,不代表没有特种部队。
还有一个真实的战例,二十多名八爷人手一条驳壳几枚手榴弹,在伪军内线的配合下,夜袭倭军营房(那片据点是八爷拿团级部队没打下来的),全歼对手。这就不是特种作战了?难道拿二十响不算,只有换成巴雷特加M16再弄点CS武器才算特种作战?
还有德国营救墨索的战斗,今天的特种部队上去也就只有那个效果了,这货一张嘴,是雏形。。。拷。。。
兰博拿张破弓加把刀也算特种作战,中国人那么多典型的可列入特种教材的战术反而不算了。。。有些人就是骨子里贱媚,
占位标签-勿删!!
首先,二战时期确实没有关于特种作战的理论系统,多是以精锐小部队执行侦查、破坏、暗杀等行动,但是有些作战确实已经具备了现代特种作战的雏形,比如英国突袭纳粹德国设于挪威的重水工厂那次,另外还有德国组建的“勃兰登堡连”,当然那个时候这不叫特种部队,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这个说法,多是叫“突击队”。
其次,武器装备方面,那时候的一些轻兵器可以装配特制的消音器,但不是全部。狙击步枪方面,狙击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初具规模,二战时期狙击作战理论已经初具雏形,德国甚至已经有了比较专业的狙击手学校,那么适用于狙击作战的武器也就不是镜花水月了,比如kar98 K。不过那时候的狙击作战并不像现在这样注重远程狙杀,而是更多的偏重于中远距离的精度射击。
最后就是楼主说的人员素质问题,《雪豹》里那其实不叫特种部队,其实就是一帮老兵油子到处打游击的模式。
占位标签-勿删!!
其一,突击队的称呼是来自英美,中国和日本将其称为“特务部队”(指特设部队)。
其二,你说的是桂永清的“教导总队”,成员多半是读过书的知识青年。青年军人教导总队,接受培训后就派到各部担任军士。这个总队,就是军级编制。
但是教导总队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开飞机,驾驶船只,投毒什么的,而是军士训练班(就是操纵机枪步枪,设置火力点等等---说白了就是如何指挥一个班作战)。事实上整个二战期间,别说中国没有什么特务会去学开飞机,驾驶船只,全世界,不管是日本的中野学校,美军的OSS,英国的军情局,康满渡,都不会普遍去学开飞机,驾驶船只。
而你的故事后半段,就是著名的“600宪兵战梅村”的翻版,纯粹是瞎胡闹,事实上教导总队在南京留守期间,很无谓的被日军几乎全部歼灭了!
占位标签-勿删!!
小学的时候看《鸡毛信》有一个情节,日本鬼子端着轻机枪向土坯房的墙上开枪,我当时有疑问,子弹为什么没有大川土墙?大人像我解释距离太近,子弹速度不够,如果十米远土墙就能够打穿,原话我记不清了。后来知道了那枪里的子弹是真的,是真的子弹打到土墙上。
那是题外话了,二战时期用的步枪弹,是全威力弹,比现在的AK威力大,穿透力强,轻机枪的专用子弹药量减一些,减的也不多,有的时候用的就是步枪弹,如果人不躲到足够厚的掩体后边,基本上是无用的。当时中国战场上,炮不多,经常靠单发步枪的排射来消灭和压制敌人,对单发步枪的射击距离和穿透力要求就得高。汉阳造是好枪,但是是圆头弹,穿透力差一些,对于打击掩体后面的敌人难度大些,当然后期试着改尖头弹,但容易炸膛,始终没有淘汰圆头弹。冲锋枪用的是步枪弹,射击距离短,穿透力差,精度也不高,虽然有火力猛的优点,即使喜欢冲锋的苏联等国二次大战也没有淘汰单发步枪,也有些国家使用了一定量的半自动步枪,替代单发步枪,如美国。
没有精度好,射程远的自动单兵武器,特种战就只能停留在一种幻想上。当时在中国因为驳壳枪的使用倒是有一些类似特种作战的经典战斗。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感觉楼主自己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特种部队。
1、游骑兵直到今天都没有被视作特种部队,美国政府对其定位是精锐轻步兵,虽然他们经常给特种部队打外围,但他们本身不是特种部队。而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前身其实并非二战中名目繁多的突击队,而是由英美情报机构组建的“杰德堡小队”,它与绿色贝雷帽等特种部队一样,都是以深入敌后发展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为主要任务,因此除了常规的突击队技战术外,特种部队还必须掌大量的民事活动技巧,以便和中立方甚至敌方的平民打交道。
2、对特种作战来说,最大的限制不是武器,而是决策层的认识。如果要说特种作战,抗战时期中国的武工队的任务其实也差不多,难道他们的武器很好?判断是不是特种作战,最关键的不是看武器,而是看执行任务的方式方法。
占位标签-勿删!!
只能说二战时没有楼主概念中除了摆POSS耍酷啥也不会的特种部队。。。当然,丫主要黑的是中国八路,因为农民多。
别的不讲,最基本的如武工队,去掉“工”字,也就是去掉里面的政工人员(多半不参战),一组长枪,一组短枪,高危地区活动的,有时加强一挺捷克或歪把子,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一队,根据任务不同调整战术,除奸行动时,长枪由神枪手掌握,进行战场控制和阻击,短枪手又分工不同,有用驳壳单发攻击目标的,有用连发进行拦阻射击的,有投弹手,俘敌手等等,其战术特征和现在的特种部队有什么两样?
就是今天的特种部队,在具体执行类似相同任务时,也是一样的战法,只是装备不同而已。
楼主一张嘴就是狙击枪,没有狙击枪就干不成事了,就没有特种部队了,这不扯淡了么。山东八路打死的倭国师团长,盛产神枪手的威名可不是用狙击枪打出来的,世界狙击手排名,中国的张桃芳用的就是普通的莫辛纳甘,战绩最高的那个芬兰白色死神,有一多半战绩是用普通枪械而不是狙击枪完成的。国军中也不乏其人,比如在中正式射程以外,拿一把缴获的普通三八大盖一枪击毙倭军联队长饭冢国五郎的就是国军老兵油子。没有专用枪械,不代表没有特种部队。
还有一个真实的战例,二十多名八爷人手一条驳壳几枚手榴弹,在伪军内线的配合下,夜袭倭军营房(那片据点是八爷拿团级部队没打下来的),全歼对手。这就不是特种作战了?难道拿二十响不算,只有换成巴雷特加M16再弄点CS武器才算特种作战?
还有德国营救墨索的战斗,今天的特种部队上去也就只有那个效果了,这货一张嘴,是雏形。。。拷。。。
兰博拿张破弓加把刀也算特种作战,中国人那么多典型的可列入特种教材的战术反而不算了。。。有些人就是骨子里贱媚,
占位标签-勿删!!
其实他们是不是特种部队的前身并不重要,我们是用现代特种作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就当时的环境来说,对于当时的作战任务,那就是特种作战。只不过我们现在归纳起来,对于现在的特种作战来说,有很多不足。和现在相比,那时不管是红魔也好,绿魔也罢,都不算特种部队,只能算是精英部队而已!
游击队和武工队的组成其实比较复杂,有现役部队编制被打散形成的游击队或者武工队、也有现役部队打不过敌人,而化整为零形成的游击队或武工队、也有由地方武装或民兵组成的游击队或武工队。这些说实话,确实不算特种部队,顶多也算精英部队。有的甚至连精英部队都算不上,顶多算是地方抗日武装,装备精良一点而已。不过话说回来,当时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力量不如国民党,更不如日寇了,在那种情况下,很多时候,除了部分主力部队以外,绝大多数的部队,大都化整为零了!这里要说一句,我们就是依靠这样的力量打赢了八年抗战!
特种部队种粮食,呵呵,现代的特种部队可不会种粮食,因为他们的后勤是有保证的。如果当时有特种部队的话,肚子都吃不饱了,偶尔帮帮老百姓种种粮食,自己种粮食,那也是有可能的(国内和国外可不一样)。党的战略方针政策也是如此!
准确点说,电视剧《雪豹》反应的内容,与其说是特种部队作战,不如用现代的话说是小股精英部队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作战。用你老兄的话来说,就是我国特种部队的前身哦!
说起来,抛却政治因素,我们共产党的中央特科、尤其是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他们可是实实在在的在抗战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许骂我啊,戴笠这老小子对付共产党狠,对付日本人更狠。毛人凤也是,不过毛人凤更喜欢内耗。最后说一句,这两老小子都死得其所啊)!
占位标签-勿删!!
小吐槽一下,红魔是英国空降一师的别称,同理的有德军空降猎兵的绿魔。着实不是特种部队。还有楼上几位举的特别空勤团,突击队等都不算特种部队。他们都是特种部队的前身,职责部分相似但特种部队的任务要更多种多样且复杂危险。至于抗战的游击队,武工队...那和特种部队真是八杆子打不着...游击队是地区限定的民兵组织,战斗力,组织力,目标性,责任都和特种部队差得远,我绝对不信有国家敢派游击队去对敌人前线实施深度的渗透,因为他们只在自己的家乡才能有效作战。至于武工队那就更偏了...再怎么说...特种部队也是不会去种田的...
占位标签-勿删!!
那个,我也吐槽两句吧,别骂我啊!首先,这部电视剧是改编自业余狙击手的网络小说《特战先驱》。就剧情而言,基本上是源自于小说内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尊重历史。但是这个周卫国也太牛B了,差不多也和美剧里个人英雄差不多了!其次,德国在中国抗战初期确实与国民党有过短期合作,国民党派出了很多人到德国留学,德国也派出了部分军官在国民党里任职,培训国民党部队,德国也援助(当然也是要花钱的)了国民党很多装备,德国装备了多少国民党部队,我不知道,但是有一只部队,叫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全德式装备。人员也全部由留学德国或者德国教官培训的国民党军官(尉级以上)组成。蒋介石把这只部队,当成他的护卫队用,并没有把他们投入战场的准备。后期,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部分德械部队官兵(有教导队的,也有其他德械部队的)参加了战斗,给予日寇重大打击。由于数量较少,加上后期德国断了援助,这些部队慢慢的在战斗中就给磨光了!
另外,谁说二战期间,没有特种部队了,看看美剧《兄弟连》里面有一集,不是E连去拯救了英国的红魔部队吗,那不就是特种部队吗!我国的特种部队,一开始也不叫特种部队,叫侦察连。好像是90年代以后,才成立了专门的特种部队。
PS:还有电视剧嘛,有的时候,不能太认真,娱乐而已(除了正剧以外),只要尊重历史,不犯太大的错误,比如说像什么手榴弹能炸毁飞机啦,什么打枪不换子弹啦、什么正面人物死不掉,反面人物一茬茬的死啦,不要太计较!不过话说回来,我国的抗战期间的一些文物保存的的确不怎么好,除了早期电影电视剧能做到什么时期对应相对应的武器弹药、衣服等等以外,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都做不到了!关键是找不到!
占位标签-勿删!!
有一个观点我们是一致的,就是这部剧也是一部神剧,属于神话故事。但是文中的观点我却不认同。
首先第一点,二战时已有了特种部队,不过名称不这么叫罢了。一般叫突击队。各部队根据自身任务的不同,也都叫不同的名字。不过他们与现在的特种部队基本是一样的。
比如中国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曾在德国训练了一批这样的特种部队。这部电视剧,很可能就是用这个事件作为一个蓝本和背景来拍的。
当时,国民政府在近十万中央军中挑选了一大批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优秀军人到德国学习,先后共三四万人出国,经过淘汰后最终有五千人毕业。这支部队被集中起来编为一个师级单位,长官实际是军长级别。当时有个关于这个部队的材料,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看到的,有许多东西记不清了。但有和个重要的事件还有点印象。比如学习科目,包括了当时世界各国所有武器的熟练使用,所有车辆的驾驶、船只的驾驶,部分人还要学习飞机驾驶。还要学习爆破、投毒、武装泅渡和山地作战。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学完所有科目,而是有分工的。他们回国后,被安排在南京附近驻守,成为蒋介石的护卫队。在日军进攻南京时,虽然前线紧的厉害,但蒋仍不愿派出这支部队。在雨花台守卫战时,眼看阵地不保,经前线部队再三请求,该部队曾派出一个营去协助守卫。结果一下午的战斗,使日军一个团撒销了番号。而该营只阵亡三人,伤数十人。虽然他们立下了不世之功,但这一行为却暴露了目标,因为他们的主要武器都是德国原装的,尤其是冲锋枪的大量使用,使日军意识到这就是那个神秘的中国特种部队。晚上,部队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撤回了营地。但却被日军的特务跟上了,找到了该部队的驻防地。当晚日军大批飞机对这个营地进行了轰炸,全军五千人只有数百人幸存。其他非死即伤,全军覆没。事后,该部队番号被撤销。幸存的人多数被安排到其他重要部门工作。许多人到军统部门成为特种作战的教官,为国民党训练了大批特务。也有一些人流落到各地,有的到了国外也当了教官。
解放后,我们在东南沿海某地曾挫败了一起台湾特务的破坏事件,带队的台湾特务被我们抓获。此人就是当年这支部队的幸存者。过来以后,他提出可以帮助中共方面训练特务,他主要是做爆炸和暗杀任务的。但是我党我军告诉他,我们不需要。后来此人一直服刑,但为研究这支部队的历史和世界上的特种作战提供了许多帮助,后来还真当了教员,不过已投靠了我党我军。
象这样的特种部队还有很多,世界各国都有。不过一般叫突击队、敢死队或是其他的什么名字。象加里森敢死队,就是特种部队。
关于第二点,就是二战时的武器不适合特种部队的事。这没什么不适合的,这种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古来就有。并且,特种部队的武器不一定是先进的东西,好用就行,一把小刀,一支火柴也可以作为武器,那么何来当时的武器不适合一说呢?
关于第三点,八路军不都是农民。
许多人认为,当年的红军就是土匪一样的叫花子。实际上远远不是。红军早期的主力有几支。我们现在把南昌起义的部队称为红军建立的第一支部队。南昌起义部队是叶挺独立团的一部,是军中王牌,装备是中国最先进的,是国内装备冲锋枪和机关枪最多的部队。军官和士兵的素质最高,最专业,北伐期间战无不胜,被称为铁军。这支部队中也是中共党员最多的,是以工人为主的一支部队。同时,在南昌外围,贺龙的一个军作为策应,也参加了战斗。他们后来成为红军的班底。这可绝不是叫花子兵。如果说战斗力,他们简直就可以说是北伐军中的特种兵。建立红色政权以后,也是国产国际的军事专家来给训练的,象苏联、德国,这都是世界上陆军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训练和作战都是非常正规的。跟他们相比,那些地主军阀的部队才是叫花子兵,只有中央军都稍与之要抗,但要硬拼也不是红军的对手。要不为什么国民党打了那么多年就是打不进根据地呢?不过至于适不适合中国国情,能不能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就要具体研究了。红军失败绝不是因为部队占战斗力的问题,首先应是后勤问题,红军没有后勤,没有补给,在国军采用坚壁清野和步步为营的包抄战备之下,肯定不行。说德国人的指控不当,这是不对的。幸亏毛主席当时靠边了,才给他老人家留了个好名声。比如说,前四次都是诱敌深入,是毛的功劳,但第五次是,人家就是不深入,你怎么办?人家一个村一个乡地打,打完建军营,谁也不能多前进一步,巩固一块地方,再打下一个地方,红军无法对敌打歼灭战,就不能给部队带回补给,这种情况下,不用打,围也围死红军了。所以,把事都怪人家李德头上,是不公平的。
八路军建立的初期,可以说是中共军队最弱的时期。大批红军时期的老兵牺牲,大量新兵入伍,兵力的迅速扩充和农民出身的大批新兵使八路军在初期的战斗力大大的下降了。但这也并不妨碍八路军中挑出百八十个精英去组建一支敌后武装。游击队、武工队等大批八路军的精英成为了敌人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们破坏日军运输线,暗杀日伪特务,打击日军,在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过,他们当然没有神剧中表现的那么神。比如铁道游击队。最多时三百多人,最低谷时不到一百人,先后牺牲八百多人。他们都需要掌握许多特种作战的知识,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特种兵,但实际上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他们不是神仙,也是挨个枪子就够呛,一旦失败也会让人打得落花流水。
正是因为我们的前辈们的不易,也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吹牛逼的资本,但我们的导演和编剧们,还请你们多尊重一下这些先辈,如果抗日都象他们剧中演的那么容易,那不是白白牺牲了吗?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剑鸣苍穹 在第8楼的发言: 1.狙击枪不是普通步枪加狙击镜,是经过精选出来的弹道稳定的优质步枪,一千把普通步枪才出一把 2.该烂片中还有木质的反坦克桩让小日本坦克进退两难,。笑死我了,国军出国的军官没一千也有八百,他们还用肉弹在正面战场抗。淮海战役的时候解放军也只用燃烧的秸秆对抗坦克。且不说土八路知不知道,就算知道,木质的有毛用。日军指挥官被拍成2B即使不用坦克压,直接一发炮弹就毁了。 3.该片由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到处流窜不知道明确目标 |
确实如老兄所说,一般来说二战时候的狙击步枪是挑选弹道性能好的步枪改装的,所以说性能不比现在的狙击步枪差。不过老兄别忘了,手动步枪由于待击状态时位置稳定,其射击精度永远比半自动和自动枪要好,就是现在一些高精度的狙击步枪还是手动步枪呢!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