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二战末期日本弹尽粮绝 挖松树根当汽油
共 12966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二战末期日本弹尽粮绝 挖松树根当汽油
共 12966 个阅读者
进攻日本本土的暴雨计划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代号为“奥林匹克”,计划于1945年11月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实施两栖登陆,目的是建立海空军基地,支援以后的作战行动。第二部分代号为“皇冠”,定于1946年3月1日在本州岛靠近东京的关东平原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登陆作战。
日本本土被四面围定后,驱动飞机潜艇等战争机器的石油来源如何解决?难道真能用酒精代替?光这一项就能让日本的战争机器报废一大半,而且在美国的狂轰滥炸之下,兵工厂还能开工吗?轻武器和弹药最后也会消耗一空。日本可真要用竹刀对付联军了,恐怕那时就不是战场了而是狩猎场和靶场了。说不定国军也会分一杯羹过过瘾的,可惜的是日本在关键时刻也不是一根筋死扛到底,软蛋投降了。[/quote]
酒精太奢侈了,日本当时粮食也已经严重不足,国民的粮食配给额只有标准的50%不到,九州本土决战部队的粮食集结都只有计划的16%,关东部队粮食集结也只有50%,哪来的多余粮食酿酒精。日军当时是靠挖松树的根部进行干馏获得松根油代替汽油(据说好像搞到了几万吨),但是这些玩意美军战后测试过,非常不靠谱,过于黏稠且积碳严重,灌到车里开几小时车就趴窝了。指望这东东用来开飞机不可能。
造飞机要铝,但日本本土没铝土矿,所以在1945年实际上日本的飞机工厂已经停产了。中岛和川西飞机生产厂都改成军需生产厂了。
武器生产要钢材,可惜日本也没啥大铁矿,而钢铁厂又是轰炸的绝好目标,因此到1945年日本的钢产量下降到44年的1/4,特种钢产量只有7万吨。批量制造武器已经不可能。
弹药生产要靠煤矿要靠化工,但是日本不巧也没啥大型煤矿,加上化工厂被轰炸,所以TNT产量也下滑严重,因此在1944年后主要靠高氯酸铵炸药等代用品代替TNT,但是据说1945年之后因为海岸线防守需要,容易登陆的盐田被改成了反登陆障碍场,海岸连工业用盐都保障不了。那还搞P。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warge 在第8楼的发言:
据说当时日本在大庆探寻石油资源,其中有一个探测孔如果偏个百来米,就能发现石油了,如果在大庆发现石油,日本也就不会被迫南下与美国争夺太平洋了,也就不会悲惨打败仗了,天意不可违,神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
只能说当时的天照大婶没干过大庆的土地公,呵呵,也许是被土地公暴炒了一顿,
占位标签-勿删!!
占位标签-勿删!!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 其实现在看来日本人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够,相信日本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东北弄出了大庆油田小日本的心会疼的要死要活的,他们更多是吧东北当成粮食、煤炭、工业生产基地,站着那么大的一片油田据说也勘探了但是没有找到,也可能是功课做的不够,但是我更相信是老天爷开眼,没让小鬼子找到咱们东北的油田。不然二战会是个什么结果还不好说呢。 鬼子虽然在张大帅的基础上把东北的工业完善的更好了,但是始终没有更多的投入,也可能是鬼子先天产能不足,37年以后没有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建设上,而是把宝贵的资源用于发动侵略战争,当...... |
据说当时日本在大庆探寻石油资源,其中有一个探测孔如果偏个百来米,就能发现石油了,如果在大庆发现石油,日本也就不会被迫南下与美国争夺太平洋了,也就不会悲惨打败仗了,天意不可违,神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