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如果援助志愿军ak47就能减少志愿军的伤亡?
共 1268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如果援助志愿军ak47就能减少志愿军的伤亡?
共 1268 个阅读者
现在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污蔑抗美援朝战争,故意说苏联当时不援助中国ak47,造成志愿军伤亡大, 其实武器不是越先进越好,连美军当时都是没有装备全自动步枪,代之于m1半自动步枪(大八粒)。苏联的ak47于1947年定型,1949年小批量装备苏联部队,正式装备苏军是从1953年开始的,这期间估计ak47自动步枪有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应该经过了改进后才大批量装备生产,随后向中国转让了生产技术,就是大名鼎鼎是56式冲锋枪。
如果把有问题的ak47装备志愿军,才更会造成志愿军伤亡,可见苏联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错的。而且就是抗美援朝苏联援助ak47给志愿军,志愿军的后勤也未必供应的上子弹,这种全自动武器,对后勤要求很高。在当时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能不能保障弹药供应是个很大的问题。看过一些回忆文章,提到当时连缴获的美军M1伽兰德都不太敢用,主要是弹药消耗太快,怕供应不上。
可见那些说苏联当时不援助中国ak47的人心怀叵测。
占位标签-勿删!!
M1步枪弹不是我们造不了,而是因为需求量不大,没有必要专门去造。
各种子弹的制造原理和工艺是基本一样,区别主要在于子弹的口径、弹长和弹型的不同,因此,能够造中正式弹和三八弹,那么造美制M1使用的.30弹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装备的步枪主要是国造中正式和日造三八式,这两种枪口径分别是7.92和6.5,我军使用的轻机枪基本上也是使用7.92的捷克式ZB26,与M1使用的7.62弹口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口径的苏式莫辛纳甘也因为弹长不一样,而同样不能通用。
二战期间,美军使用.30弹的枪械主要是M1伽兰德、BAR自动步枪、M1919重机枪,以及少量M1903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二战后期以及二战结束后,这些美军主力装备并没有给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中少数美械师装备使用的主要是美国一战后换装淘汰的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因此,我军缴获并使用的美式枪械并不多,美制.30步枪弹也就属于比较小众的,需求量并不大,所以没必要专门制造。
占位标签-勿删!!
你才是胡扯,第九兵团不是直接从长江三角洲调往朝鲜战场的,是1950年7月日调往山东,3个军分别驻扎在兖州,济宁,泰安,兵团部驻扎是曲阜,换装了棉衣,1950年10月1日调往中朝边境,又增发了日本关东军的大衣,11月底开赴长津湖地区,结果营以下人员都没有带大衣,以为能靠缴获,没想到天降大雪,美军行动迟缓,比预计时间推迟了3天进入20军和27军的包围圈,26军部署在国内,只参加了后期的追击战,20军(4万多人)和27军(4万多人)包围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2.5万人和美军第七师1万多人,一共4万多人,另外还打退了美军第三师和韩国几个师的增援
占位标签-勿删!!
你才是胡扯,第九兵团不是直接从长江三角洲调往朝鲜战场的,是1950年7月日调往山东,3个军分别驻扎在兖州,济宁,泰安,兵团部驻扎是曲阜,换装了棉衣,1950年10月1日调往中朝边境,又增发了日本关东军的大衣,11月底开赴长津湖地区,结果营以下人员都没有带大衣,以为能靠缴获,没想到天降大雪,美军行动迟缓,比预计时间推迟了3天进入20军和27军的包围圈,26军部署在国内,只参加了后期的追击战,20军(4万多人)和27军(4万多人)包围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2.5万人和美军第七师1万多人,一共4万多人,另外还打退了美军第三师和韩国几个师的增援
占位标签-勿删!!
在当时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能不能保障弹药供应是个很大的问题。看过一些回忆文章,提到当时连缴获的美军M1伽兰德都不太敢用,主要是弹药消耗太快,怕供应不上。----------------------------------------------------------------------------------------------那是刚开始,不能保证子弹的供应,以后苏制武器到来时后勤已经可以供给充足 的子弹啦 ,因此还是可以说苏联人就是个叵测情怀,缴获的加兰德子弹不敢用?这说明此枪性能好,可以在关键时刻 起到定海神针作用,那当然不敢乱打啦 !
占位标签-勿删!!
你无知啊,看看第九兵团人员的回忆录,他们是1950年月1日从长三角调往山东,3个军分别驻扎这兖州,泰安,济宁,兵团部驻扎在曲阜,补充山东的棉衣,10月1日调往中朝边境,又补充了日本关东军的大衣,结果出国作战的部队营以下人员都没有带大衣,以为战斗2天后开打,能靠缴获,结果天降大雪,根本不存在穿薄棉衣进入朝鲜作战的事,而且根本不是10万的人围住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实际上当时26军部署在国内,是20军和27军8万多人围住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2.6万人加上美军陆军第七师1万多人,一共是4万多人,另外美军救援的有每陆军第三师和韩国几个师,双方总兵力应该是差不多
占位标签-勿删!!
当时志愿军急需武器,苏联是从现役部队中抽调36个师轻武器紧急补充给中国,当然都是比较老的型号。中国当时是50年11月7日向苏联提出清单,苏联51年1月就照单提供了这批武器,36个师的武器就算苏联也没可能给你2个月造出来,况且苏联当时早已打完二战,不再是战时体制了。
按照彭德怀的原话,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装备实现了彻底换新,而志愿军可远远不止36个师,光第一批入朝的13兵团就是6个军18个师,而志愿军总共是3、9、13、19、20、23六个军团,3、9、19军团都是各三个军27个师,20和23军团是各2个军共8个师,志愿军按编制算有71个师,这还没算执行后方警戒任务的公安1师和18师。换句话说,这36个师之后,苏联必然还继续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但是具体数量从未公布。只能说,上甘岭的15军当时就已经是全苏械了,而15军并非主力,是乙类部队,而且是第四批入朝部队,前面已经去了13、3、9兵团共36个师了。这些武器都没有任何给钱的记载,是白给的。
而到了51年,中国提出的是要继续追加采购60个师,此时五次战役都已经结束,估计苏联此时也不肯继续白给了,所以我们要求买。51年实际苏联只交付了4个师的装备,52年交付了16个师。由于到货较晚,志愿军估计也就在51年换了3个师,拆了1个师去学校当教具,后面的都装备在国内了。而51年后给的60个师装备,就不是苏军抽调,而是新生产的。而苏联陆军师说装备领先中国10年也是不对的,苏联二战后新型武器大多定型在46年前后,50-51年苏军依然在逐步换装,而在抗美援朝后大概54年,就将大量新型武器图纸转让给中国,形成了56式,可以说在当时,换装苏械志愿军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对面美军用的也依然是加兰德和1919这些二战货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当时志愿军急需武器,苏联是从现役部队中抽调36个师轻武器紧急补充给中国,当然都是比较老的型号。中国当时是50年11月7日向苏联提出清单,苏联51年1月就照单提供了这批武器,36个师的武器就算苏联也没可能给你2个月造出来,况且苏联当时早已打完二战,不再是战时体制了。
按照彭德怀的原话,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装备实现了彻底换新,而志愿军可远远不止36个师,光第一批入朝的13兵团就是6个军18个师,而志愿军总共是3、9、13、19、20、23六个军团,3、9、19军团都是各三个军27个师,20和23军团是各2个军共8个师,志愿军按编制算有71个师,这还没算执行后方警戒任务的公安1师和18师。换句话说,这36个师之后,苏联必然还继续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但是具体数量从未公布。只能说,上甘岭的15军当时就已经是全苏械了,而15军并非主力,是乙类部队,而且是第四批入朝部队,前面已经去了13、3、9兵团共36个师了。这些武器都没有任何给钱的记载,是白给的。
而到了51年,中国提出的是要继续追加采购60个师,此时五次战役都已经结束,估计苏联此时也不肯继续白给了,所以我们要求买。51年实际苏联只交付了4个师的装备,52年交付了16个师。由于到货较晚,志愿军估计也就在51年换了3个师,拆了1个师去学校当教具,后面的都装备在国内了。而51年后给的60个师装备,就不是苏军抽调,而是新生产的。而苏联陆军师说装备领先中国10年也是不对的,苏联二战后新型武器大多定型在46年前后,50-51年苏军依然在逐步换装,而在抗美援朝后大概54年,就将大量新型武器图纸转让给中国,形成了56式,可以说在当时,换装苏械志愿军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对面美军用的也依然是加兰德和1919这些二战货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当时志愿军急需武器,苏联是从现役部队中抽调36个师轻武器紧急补充给中国,当然都是比较老的型号。中国当时是50年11月7日向苏联提出清单,苏联51年1月就照单提供了这批武器,36个师的武器就算苏联也没可能给你2个月造出来,况且苏联当时早已打完二战,不再是战时体制了。
按照彭德怀的原话,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装备实现了彻底换新,而志愿军可远远不止36个师,光第一批入朝的13兵团就是6个军18个师,而志愿军总共是3、9、13、19、20、23六个军团,3、9、19军团都是各三个军27个师,20和23军团是各2个军共8个师,志愿军按编制算有71个师,这还没算执行后方警戒任务的公安1师和18师。换句话说,这36个师之后,苏联必然还继续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但是具体数量从未公布。只能说,上甘岭的15军当时就已经是全苏械了,而15军并非主力,是乙类部队,而且是第四批入朝部队,前面已经去了13、3、9兵团共36个师了。这些武器都没有任何给钱的记载,是白给的。
而到了51年,中国提出的是要继续追加采购60个师,此时五次战役都已经结束,估计苏联此时也不肯继续白给了,所以我们要求买。51年实际苏联只交付了4个师的装备,52年交付了16个师。由于到货较晚,志愿军估计也就在51年换了3个师,拆了1个师去学校当教具,后面的都装备在国内了。而51年后给的60个师装备,就不是苏军抽调,而是新生产的。而苏联陆军师说装备领先中国10年也是不对的,苏联二战后新型武器大多定型在46年前后,50-51年苏军依然在逐步换装,而在抗美援朝后大概54年,就将大量新型武器图纸转让给中国,形成了56式,可以说在当时,换装苏械志愿军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对面美军用的也依然是加兰德和1919这些二战货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当时志愿军急需武器,苏联是从现役部队中抽调36个师轻武器紧急补充给中国,当然都是比较老的型号。中国当时是50年11月7日向苏联提出清单,苏联51年1月就照单提供了这批武器,36个师的武器就算苏联也没可能给你2个月造出来,况且苏联当时早已打完二战,不再是战时体制了。
按照彭德怀的原话,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装备实现了彻底换新,而志愿军可远远不止36个师,光第一批入朝的13兵团就是6个军18个师,而志愿军总共是3、9、13、19、20、23六个军团,3、9、19军团都是各三个军27个师,20和23军团是各2个军共8个师,志愿军按编制算有71个师,这还没算执行后方警戒任务的公安1师和18师。换句话说,这36个师之后,苏联必然还继续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但是具体数量从未公布。只能说,上甘岭的15军当时就已经是全苏械了,而15军并非主力,是乙类部队,而且是第四批入朝部队,前面已经去了13、3、9兵团共36个师了。这些武器都没有任何给钱的记载,是白给的。
而到了51年,中国提出的是要继续追加采购60个师,此时五次战役都已经结束,估计苏联此时也不肯继续白给了,所以我们要求买。51年实际苏联只交付了4个师的装备,52年交付了16个师。由于到货较晚,志愿军估计也就在51年换了3个师,拆了1个师去学校当教具,后面的都装备在国内了。而51年后给的60个师装备,就不是苏军抽调,而是新生产的。而苏联陆军师说装备领先中国10年也是不对的,苏联二战后新型武器大多定型在46年前后,50-51年苏军依然在逐步换装,而在抗美援朝后大概54年,就将大量新型武器图纸转让给中国,形成了56式,可以说在当时,换装苏械志愿军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对面美军用的也依然是加兰德和1919这些二战货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我 们在朝鲜的志愿军有34个师更换了装备,另2个师的武器作为补充消耗和分给军校、军区用作训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36个师的轻武器基本上都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甚至战前研制的武器,是苏军退役淘汰的装备,而当时苏军现役装备的一些新式武器,如СКС45半自动步枪、АК47突击步枪,冲锋枪、РПД44班用轻机枪、РП46连用轻机枪、СГМ重机枪都不肯卖给中国,甚至在后来提供的60个师的装备中还搭配上了324挺 1910年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从这些武器的型制上就可以判断,当时苏军陆军师的装备领先于中国部队10年左右。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