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原创]蒋介石这样形容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恰当吗?
共 459 个阅读者
帖子主题:[原创]蒋介石这样形容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恰当吗?
共 459 个阅读者
1940年12月在崔可夫将军即将被派往中国做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之前,在时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的引导下斯大林专门接见了崔可夫将军。在办公室里斯大林见到崔可夫之后就像两人正在进行一场未完成的谈话一样。斯大林对着崔可夫说道:“按说中国共产党跟我们的关系应该更近一些,但是要他们来指挥中、日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却是不现实的,你的最重要任务是:让中国人拖住日军的主力,防止日军北进,让给苏联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迟早就会爆发的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战争”。
来到中国后崔可夫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出了很多的宝贵建议,包括在1941年国军反攻宜昌的战役中崔可夫建议:“国军击中300门大口径火炮先猛轰日军的阵地,然后国军步兵再向日军发起进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军自身的实力问题,这一宝贵的建议没有被国军采纳。但是在1941年1月1日国民政府招待各国驻重庆的大使及武官的新年晚宴上,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对崔可夫说道:“这场抗日战争对于中国而言仅仅是像生了一场疾病一样。”但是崔可夫反问道:“疾病也会死人呀!”蒋介石说道:“你这是对中国以及中国的历史不了解。”
本人在此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诸君,那就是:您认为:“蒋介石形容抗日战争对于中国而言仅仅是像生了一场大病”的这一评价,恰当吗?
蒋介石
崔可夫元帅
谨以此文纪念武昌起义爆发108周年(1911年10月10日)
占位标签-勿删!!
而且,在我看来,二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这些将领,真不配他们的名声。
一个个都不会打仗。
苏联所谓的大兵团作战,说白了就是靠人数优势和火力优势堆出来的胜利,毫无性价比可言。
真正的名将,应该是合理的分配兵员和物资去打仗,而不是地图上一句话,底下人就拼命完成任务的打法。
二战时期,只有德国才真正可以称为名将。
不是将领厉害,主要是德国的参谋制度太NB了。
可以简单点来说就是,大本营下达一个作战目标,二级指挥比如说某集团军就会分配各兵种配合,三级指挥到军或者师的参谋部会相应的下达作战任务。
直至最后到营级部队,所以说,德军在前期有储备资源和老兵的时候,无往而不利,并不是说神话德军,而是德军在制定作战任务的时候已经把所有问题都考虑进去了,一直到营级部队的任务。
如果做计划时认为部队完不成任务上级就会更改作战目标了,所以他们制定出来的计划几乎都是可以完成的。
这种制度遭到全世界的学习,这就证明是好制度。
看看伤亡对比就明白了。
苏联就不单说了,就说盟军每消灭一个德军,消耗的弹药量至少是5吨,而德军每消灭一个盟军,消耗的弹药量不足0.1吨(主要是苏联贡献太大了。)
如果单纯和美军做对比,德军每消灭一个美军消耗大约0.7-1.1吨左右的弹药
而美国每消灭一个德军,消耗的弹药高达17吨
题外话,美军每消灭一个日军消耗的弹药量为3.75吨。
二战时期,美军整个就是一败家子,完全就不会打仗,只靠钱堆死对手的,如果两国体量相当的话,20个美国也打不过一个德国。
占位标签-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