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诸葛亮的自白书!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说实话,躬耕的生活虽然清贫,然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感觉真好!
感慨了这么多,大家不禁会问,
你谁啊你?
稍安勿躁,且听我一言,我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或曰伏龙,有一些朋友喜欢称呼我为葛贼,曹孟德却喜欢称呼我为“诸葛村夫”,我不怪他,也不敢再次得罪他啊!
为什么?
曹孟德这些年来炙手可热,集无数褒奖荣耀于一身,已经成功胜利的转进成一个真真正正的真小人。
真小人厉害啊!厉害就在这真实二字上,只要是真实的,虽然杀人放火绑架勒索,欺负老弱妇孺,那都是真性情的真表现。
不但不该被斥责,还应该大力的宣传倡扬,
真小人那是真惹不起啊!
而且,
我已经知道,海刚峰被整成了怪人,有如疯子;袁崇焕地道的汉奸,该杀千刀;岳武穆军阀成性,理当斩首。
兔死狐不得不悲,所以,我尽量的深藏形与迹,只为想保存一丝丝的清白之身。不幸的是,因为我和曹孟德,司马仲达的关系太过亲密。
现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想归隐都来不及了,
我已经知道,很多人也已经盯上我了,
他们一遍又一遍毫不困倦的翻看我的录像,总结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又走街窜巷的调查我的资料,收集遗落在民间的野史逸闻,他们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整理的关于我的案宗堆叠如山,有时候,我也很佩服他们,
他们对审查我,这项工作是如此的执着,如此的严谨,难道不正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吗?
但说实话,我起初深深的不解,他们已经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为何却一定要抓着我不放?
把我推倒了,难道对他们就真有好处?
但是我慢慢的理解了,
孔圣人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如果你得到了东西,却不被人从心里层面接受,任谁心里都有酸酸的感觉。
必须要名正言顺!
那该如何的名正言顺呢?
与其一味的翻案那么累,不如打倒一批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打倒总比翻案简单一些。
该打倒的都打倒了,很多人很多事不就自然而然的名正言顺起来了?
何须费什么唠什子劲去翻案?
很多人现在都讥讽我,或曰我装高雅,两面三刀,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一方面说我胡诌什么,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另一方面,又说我自我吹嘘,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让管仲,乐毅去田里耕地当农民,这可能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还不是信口雌黄,两面三刀吗?
言之凿凿啊!
但我以为,这其实并不矛盾。这些朋友应该不知道,晋朝有一个人,姓陶名潜字渊明,他曾写了一首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写的多有气势,志向多么远大!然而,他一辈子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躬耕陇亩,清贫一世,成为一个著名的田园诗人。
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热情似火的理想,然而,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陶渊明宁可一辈子当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也不愿意催眠折腰事权贵,使他不得开心颜,这没有错。
我遇到了刘备,由是感激,遂许驱驰,我和刘备之间,有的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有这样的领导,我为什么不能去尽力实现我那热情如火的理想呢?
所以,我不认为我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每自比管仲乐毅,有矛盾之处。
有些朋友现在对隆中对颇有微词,觉得这一点不太对,那一点想当然,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这种事后诸葛亮似的评论,本身就是很不客观的。
我必须严肃认真的重申一次,我是一个战略家,不是一个活神仙,我算对了开始,却无法左右结局,因为我真的不是活神仙。
我加入刘备集团的那一年,已经二十七岁了,当然,在关羽和张飞的眼中,我还是个小孩子,我要是记的没错,关羽那一年四十又七,张飞那一年四十又二,我能理解,他们见到大哥刘备对我言听计从时,心中涌起的无限失落感。
老实说,刘皇叔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显得太过简单粗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袒护我的立场太过明显,这种行政干预的方式,和我个人所推崇的攻心战术是不相符的,是不能让人心服口服的。
当然,我也很感激刘备对我的无限信任,我必须一定绝对要短期内拿出战绩,证明自己。
老实说,刘备破口大骂刘琮时,我很想冲上去踹宋忠一脚,刘琮你太不像话了,刘备和你非亲非故,你瞒着他就算了;我们好歹是亲戚,你也偷偷告诉我一声啊,差一点我的满腹才识,尚未展露,就要被扼杀在樊城中!
但大家不要以为,襄阳城下,我劝刘备攻打襄阳,劫持刘琮,是打击报复的行为,若有这样想法的人,完全是陷入了主观臆断中。
曹操的骑兵是非常精锐的,机动性特强,刘琮投降的消息,我们又最晚得到消息,曹操来得快,我们走的迟,如果在野外遭遇,我计算过,我军取胜的概率是百分之零。
所以,我们必须先占据一座城池,一来休整部队,二来用以抵御曹军,可惜,刘备太过仁义,不肯听我计谋,不但不进入襄阳,还收容十几万的百姓,缓慢的向江陵移动。
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啊,我当时急的是头发差点都白了!
然而,我很了解刘备,这个人脾气也非常的倔,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何况,从刘琮投降到现在,刘备所做的事情,都是可圈可点,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事已至此,只能设法共渡危难了。
让我非常意外的是,刘备手下的将领还真是非常的能打。平日里看他们不动声色的,一打起战来,一个个都非常玩命。
就说那个赵云,我就比较欣赏,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硬是虎口拔牙,从曹军中将阿斗和甘夫人救了出来。
还有那个张飞,带着二十几个人,就敢对着曹操的大军吹胡子瞪眼,这个人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心脏。
当阳长坂之役后,我终于完全彻底的明白了,为什么刘备能够历经磨难,却能越挫越勇。
除了他自身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外,原来,他的手下,不但多是忠心耿耿之辈,更难得的是,还都是一群虎狼之徒,俗话说,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这一群亡命之徒,真没多少人敢招惹啊!
这个刘备,一定有大大的前途!
我和周瑜不太熟悉,我承认,当时,比外貌,比名气,比老婆,我都略输周公瑾一些些。
但这样的比较太庸俗,而且毫无意义,完全没有内涵。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的把刘皇叔集团做强做大。
荆州,现在已经成为四战之地,铁板钉钉的前线,不利于搞生产建设,按照隆中对的规划,益州这个天府之国,才是我主刘皇叔成就霸业的大本营,
益州为后勤供应基地,荆州为前线,逐鹿中原,稳住孙权,蚕食曹魏,大汉复兴,指日可待。
哈哈哈!
有朋友说,是我设计让庞统到四川送死,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最终,我不由的疑惑,这些朋友到底是打算把我推下神坛,还是打算将我从神坛上直接抬到活神仙的位置?
他们为什么不更大胆的发挥他们的联想力,说是我设计让刘皇叔到四川,要假刘璋之手杀死刘皇叔,自己篡夺刘皇叔的基业,不是更有创意些?
现在多有传言说我和法正不和,法正对我的管理方法非常不满,说是高祖入咸阳,立刻约法三章,让老百姓知道他的仁德。
然而,皇叔一入成都,民怨沸腾,不管是君子小人,都有怨言。都说我管理的太严,仿若秦国,虽然,我也理解益州饱学之士很多,对历史非常的了解,对贾谊的〈过秦论〉能够倒背如流。
然而,我还是要很遗憾的告诉他们,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灭亡,自然是因为仁政不施,但是,刘璋大失人心,反而是因为他威刑不肃,滥失仁政。
此时,有人或许会大笑,岂有此理,仁政还有滥施的说法?
当然有!
有一种动物,不知道大家知道否?它的名字叫蝜蝂。
蝜蝂在地上爬行,看到什么东西,都往身上背,越背越重,好心的人,帮他把东西卸掉,它又匆忙的背起来,身怕掉了一样东西,结果越背越重,被活活压死。
其实人的心态也是这样,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你施舍的太多太滥,人反而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更不懂的感恩,也就更加的专权自恣,我今天就是要用法制,让大家知道什么是上下有节,什么是君臣有别。
我非常理解主公失去关羽和张飞的痛苦,也明白东向伐吴对整个兴复汉室战略的巨大伤害。
可是,我不能开口说话,连赵子龙都不理解我,他也认为我应该尽臣子本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强谏,要联合众臣组团群谏主公。
我也明白,那时我在风头浪尖上,压力巨大。
别人的话我可以不管,但是,常山赵子龙的异议,我必须好好的斟酌,于是,我秘密召来赵云,和他彻夜长谈,直到他心服口服的领兵去了江州。
我不能开口劝谏主公,理由不外乎两个:
一、劝不动,什么是兄弟情义,关羽和张飞之死,东吴责无旁贷,不为兄弟报仇,主公还是我们眼中那个义薄云天的主公吗?
我告诉赵云,这个世界上能够阻止主公东向伐吴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法正,因为主公和我们义为君臣,恩犹兄弟,我们无法有效劝谏,而法正揽背主之恶名,东迎主公,有大恩于主公,又是益州官员的代表,主公必须慎重考虑法政的建议。
二、不能劝,主公盛怒之下,不听劝谏,我若再强劝,结果并无不同。然而,却导致人言汹汹,群疑满腹,益州仍有不臣之贼子,若让他们寻机闹事,岂不危及国家安定?
我不说话,他们猜不透我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是赞同主公,还是反对主公?他们云里雾里,也就不敢轻举妄动,这种状态,就是我需要的。
然而,世事终于还是难料,我能猜到东向伐吴的徒劳无功,却猜不到如斯结局,难道,大汉真的气数已尽?
现在,很多人都猜测,永安托孤,我和主公各自心怀鬼胎。他像狐狸,我像鳄鱼,一个说假话,一个掉假泪。
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想多做评论,我对大家只有一句话的忠告:不要和有这种猜测的人做朋友,切记!
我连年北向用兵,引起无数人的不解,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本来想长篇大论,来深度解剖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昨夜,我挑灯夜读,看到了张俨的〈默记〉中,已经把我的心里话表述的淋漓尽致,好吧,那我就省事了。
很多朋友都对我感到很遗憾,说我才高八斗,雄才大略,为什么不学曹操和司马懿父子,把阿斗废了,自己当皇帝。
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能力的充分信任!
唉!其实,我何尝不想当皇帝?
只是,我以前太傻太天真,干了太多的蠢事!
最蠢的事情就是有事没事,就写什么诫子书,让瞻儿要什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品德高尚,要爱国为民!
我干嘛不早教他大丈夫当手执牛耳,笑傲天下!
我更蠢的事情,就是培养了什么姜维,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天天告诉他们要志虑忠纯,要恪守正道,搞的他们一个个谦素甚廉,家无余财。
我想,我现在要是想举大事,估计只有魏延等少数将领会追随,而我最大的障碍,反而就是姜维这群人,可能连我的儿子都会跟我唱反调。
痛哉啊!
其实,我对蜀武帝这个称号很是喜欢,非常的喜欢,可是,我,我,我,我竟培养了一大群反对我称帝的心腹亲信,我作孽啊!
若是冒然行事,估计会众叛亲离,这身败名裂的勾当,我自然不傻,我不可能这么去干的。
我不得不说,在选举人才和统筹大局方面,我和曹操司马懿相差的那不是一个档次,最终,我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啊!
诸位看看我现在的结果,虽然一度被评为道德模范标兵,结果,仍是被人带上高帽,游街示众,诸位想想,我这条路好走吗?
我当初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在成都修建琼楼玉宇,夜夜让歌妓围绕身旁,享尽人间的快乐幸福,等到魏军打到城下时,我已经是一个糟老头子里,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骂我是奸相又如何,我享受了一辈子,老百姓活的好和坏,关我屁事,我自己活的舒坦,不就OK了?
怎么着,不服,咬我啊?
算了,算了,上面说的都是气话,大家听听也就算了啊!国家要强大,人民生活要安定,需要有一大批好官。
如果当官的都是抱着享受的想法,那就可怕之至了啊!
不过,这个好官也不好当,我都做到这份上了,地位如此之高了,而且还都已经作古了,还是不免被人揪住头发扯下神坛,一顿猛踹,好惨啊!
现在想当一个好官,我奉送两个字:难啊!
一谈到这,我就不停的惆怅,罢了,罢了,不说了,还是老规矩,赋上一首词,结束我诸葛孔明的自白吧: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历史演义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