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有披露的尼克松访华的照片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接近中午时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正在到来。将来的一周将改变世界。在北京机场的停机坪上,已经年逾古稀的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军领导人站在瑟瑟的寒风中,等待着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访。
鉴于中美两国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刻意安排的机场欢迎仪式是低调的,甚至可以说是冷淡的,既没有准备为尼克松铺红地毯,鸣礼炮,也没有请外交使团和搞群众欢迎的场面。偌大个机场显得有些冷冷清清,只有并排悬挂在机场上空的中美两国国旗在寒风中猎猎飘扬。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冷淡,丝毫也没有减弱中美两国首脑即将进行历史性的握手这件事本身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恰恰相反,更烘托出中美这两个昔日战场上不共戴天的仇敌握手言和所具有的震撼世界的效果。今天的两位主角周恩来和尼克松比其它任何人部更加清楚这一点。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尼克松乘坐的美国总统专机“76年精神号”缓缓地降落在机场的停机坪上。为了突显中美两国政府首脑第一次握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美国方面刻意安排尼克松的随行人员暂缓下飞机,并委派一名身材高大的保安人员把住舱门。
率先走出机舱的尼克松似乎有点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他三步并作两步,还没等完全走下舷梯,就老远地伸出手,握住了周恩来那只带着伤残、永远只能端起来的右手。
周恩来则把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对尼克松作了这样寓意深长的描述:“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下飞机后显得很激动,说道:“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周恩来说:“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电视镜头一直对着这个历史性场面,并通过卫星将这一实况传到全世界。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弱。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见尼克松一行进来,毛泽东在秘书的搀扶下站起来,面露微笑地迎接尼克松。当两人握手时,毛泽东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随后,毛泽东又和基辛格握手,并上下打量着,说道:“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基辛格连忙笑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迎接尼克松一行的车队
西方记者在中国百货商店购买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