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艾”大会所想到的
近日,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世艾”大会的召开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曾经看过的电影《费城故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电影,但我相信但凡是看过的人都会为主人公安德鲁的颠沛命运而心生诸多的感叹
影片开头有这样一段歌词:
跌跌碰碰的我已渐渐变得麻木/看着窗里的倒影
我几乎连自己也认不出来/朋友是否连你也要离我远去
消失在费城的尽头/我继续走在街头直到我的腿不能再动为止
我听到朋友的欢笑声也逐渐消逝远去
夜晚我可以听见血在血管里悄悄流动的声音
如同那雨点般缓慢而虚弱
在这费城的街头/天使是不会来照看我们
这里只剩下我和你了/朋友
我的衣服不再合身
跋涉了千里的我/却只得周身的伤痕
夜幕已降临/我感到生命已缓慢地离我远去
请你用纯洁的吻来接受我吧/或者我们这样孤单的互相远离
在费城的街头
忧伤的旋律下唱出的是主人公忧伤的心境。除了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外,还要面对旁人时不时的漠视与疏远,这些都像一把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安德鲁的心。
我们不禁要问:得了艾滋,就应该失去一切吗?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苦苦撑过一个个孤单的夜晚,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难道还不够吗?作为旁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又怎么忍心去过多地苛责他们呢?诚然,的确有这么一小部分的艾滋病患者,由于疾病的作用,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了一些错误的想法,做出一些不好的举动,但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还是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憧憬的。
影片《费城故事》的最后,安德鲁终于赢得了胜利,虽然此时的他已将不久于人世。
可以说,这是一部结构不太复杂的影片,情节设置也不难猜到。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像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应该是被认可的。
目前,我国对于艾滋病的“歧视”较为普遍,一提到“爱滋”,人们往往会与一些不好的字眼联系起来,譬如“吸毒”、“卖血”。在我看来,深究每个艾滋病患者的具体患病原因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他们患病之后,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让中国也拥有那些感人的“费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