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器局 (组图)
1876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奉调四川总督, 上摺请带山东机器局总理徐建寅等, 前往四川自办机器制造局。 丁宝桢, 在山东巡抚任内, 成立山东机器局, 并擒杀擅自出京, 极为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一举天下知。 传世的还有名菜宫保鸡丁。
当时四川“勇营习用洋枪, 均须购自上海洋行, 且不知修理之法, 稍有损坏, 即成废物。” 丁宝桢拟将候选通判曾昭吉至川省, 查看情形, 令其自办机器制造。
1878年1月30日,丁宝桢上奏: 曾昭吉在上海选择紧要机器购办数十件, 由长江驶远来川。 其余机器, 曾昭吉自行创造。 在于成都省城择地建造房屋, 设立机器总局。 派候选道夏时、 劳文□总理局务, 并派成绵道丁士彬会同妥办。 其经费由川省土货厘金项下撙节动用, 并由盐道于茶引加票项下设法筹办。 预定于1878年4月完工。 制造局自此均由成绵道, 即成都、 绵阳的地方官兼管。
1879年, 丁宝桢为给事中吴镇奏参, “四川总督丁宝桢不谙机器, 私亏库款, 纵容私人, 徇庇劣员” 。 机器局奉旨停办。 由1877年至1879年撤局, 共支银77,352两8钱余, 合成洋枪148杆, 未合洋枪161杆。
1879年7月23日贵州后补道罗应旒上奏: “夫用款六万金, 仅造枪炮数十杆, 盖初创之时, 开拓地基, 修造房屋以及搬运器械, 制造器母, 种种费用, 俱在此六万金之内, 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 若遽行停止, 则前功尽弃, 而机器各物以数万金制备者亦废毁无用, 甚属可惜。 况以后需用军械又须购自外洋, 其费虽足相抵, 其得失则甚悬殊, 而中国之人复不能探讨西学神明变化, 而思所以胜西人之法。…”
1879年11月6日,丁宝桢上奏请示四川机器局是否续办; 到了1879年12月6日, 奉旨“着该督仍设法兴办, 毋使废堕。” 1880年6月26日, 丁宝桢上奏遵旨, 于1880年5月26日复开四川机器局。
由成绵道祟纲、 后选道黄锡焘、 候补道劳文□等负责, 并派员专札前赴湖南饬调原已驱逐出境之曾昭吉, 并将熟习机器制造各工匠随带前来。
候选通判曾昭吉设法制造水力机器, 利用成都城内金水河之水, 不用火工。 “其用水仅三数寸, 而即可敌二十匹马力之锅炉, 日可省煤一千数百斤, 合计每年约可省煤银四千余两,此时局中惟炼铁一项尚需用煤, 此外则全资水力。”
丁宝桢自述, 其办局之时, 不用洋人: “于机器制造, 但规仿其法制, 而于─切委员、 工匠等必专选中国通巧之人。 前在山东兴造之局, 自始至终, 决不用一洋人指示, 则制造述火药、 洋枪亦几与西人相敌。 此次在川初设局时, 力主此意, 均招致中国明习机器之士及工匠人等, 大约湖南、 江苏、 山东等省人为多。”
1881年4月18日, 丁宝桢奏修造药局, 仿造洋火药。 “因机器局向设城内, 人烟稠密, 只能制造洋枪。 若制造洋火药, 则虑别有疏虞。 自须觅幽静宽敞之区, 另建药局。 由总理局务成绵道崇纲、 补用道黄锡焘, 同局员等踩踏地基去后。 旋据勘得省垣南门外离城较远之古家坝地方, 四围空阔, 宽厂约六七里, 绝少民居, 且滨邻江干, 以之安设水机, 修造药局。 并于去年十一月初十动工。”
1880年至1882年, 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仿造外洋机器、 枪、 药等件, 办理渐已齐全, 现计修理水轮机器及各项机器九千七百四十件, 各营旧洋枪三百零五杆, 续造机器二百五十五种, 造成前后膛洋枪四千八百一十五杆, 已成药弹二千颗、 铜帽二万颗、 已成洋火药四万九千六百六十五斤, 均经试放合用。”
马梯呢步枪枪机
此时四川机器开始仿造马梯呢步枪。 马梯呢(Martini, Frederich von Martini), 瑞士人, 基于皮拔地(Henry Peabody, 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 将击铁改为内置式, 并加上连动装置, 在打开枪机时, 同时将击铁扣下。 1871年为英国采用为制式步枪, 单发, .450口径。 因为采用了亨利(Alexander Henry)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称为Martini-Henry. 后来改用Enfield和Metford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也称为Martini-Enfield和Martini- Metford。 1964年发行的电影祖鲁战争(Zulu), 描述了1879年1月22日在南非罗克集(Rorke’s Drift)发生的一场防御战, 110名英军成功的击退了4,000名祖鲁战士, 11名英军因而获得英国最高荣誉的维多利亚勋章(Victoria Cross)。 从电影发行后, 各型马梯呢步枪成了争相收集的抢手货。
马梯呢步枪
1883年, 根据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32件、 各营洋枪92杆、 续造机器58种、 新造机器206件、 造成各种洋枪2,123杆、 已成药弹38,400颗、 铅弹30,000颗、 铜帽300,000颗、 已成洋火药33,81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4年, 根据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145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2,951杆枪、 水龙二座、 格轮炮一尊、 续造机器三部、 新造已成机器278件、 造成各种洋枪3050杆、 后膛炮一尊、 已成药弹184,370颗、 铜帽6,280,000颗、 铅弹53万颗,已成洋火药60,2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格轮炮应是仿造美国的格林机枪(Richard Jordan Gatling, Gatling Gun), 金陵兵工厂于1881年开始仿造, 称为10管格林炮。
1885年9月5日,丁宝桢奏添购机器物料。 因川省机器局前因赶造洋枪铜帽药弹等项, 机器不敷应用, 派员前往上海添购外洋机器并物料。 总办委员成绵龙茂道王祖源、 候补道黄锡焘详称:委员采买应用机器, 现已─律购齐运解到省, 无处安置。 拟于本局连界之处, 照时价购买民房, 改修厂房, 以便安置机器等件。 当时为了支援中法战争, 四川机器局赶造洋枪铜帽药弹, 运往云南前线。
1885年, 根据四川总督游智开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58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368杆、 水龙五座、 续造机器44种、 新造机器162件、 造成各种洋枪2,882杆、 已成药弹230,400颗、 铅弹45,000颗、 铜帽5百万颗、己成洋火药61,88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6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63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1,389杆、 子母炮一尊、 新造机器178件、 造成各种洋枪2,443杆、 已成药弹230,400颗、 铜帽2百15万颗、 己成洋火药81,48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7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33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2,112杆、 续成机器34种、 新造各种洋枪1,325杆、 后膛药弹186,880颗、 铜帽2百50万颗、 克鹿卜炮弹120颗、 拉火700枝、 各样机器90种、 己成洋火药101,64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8年1月17日, 四川总督刘秉璋奏四川机器局所制造之洋枪, 并不适用, 拟请停铸洋枪并在上海购办应用。 “前督臣丁宝桢于光绪三年升任来川…其立志务在自强, 是以仿用西法不用西人。 局中所用司事、 工匠, 皆中国之人, 不雇洋匠, 以致铸造各项究末得其真诀。 又因机器不全, 间用手器, 所铸之枪, 其大小厚薄不能无毫厘之差。”
“臣于去年冬间初到川时, 诧为神异, 心窃喜之。 将铸成后膛各枪深为珍惜, 留待有事之用,不肯轻发各营。 迨至夏间, 统领寿字、 泰安等营署提督臣钱玉义等谆求发给演试, 始各酌发数十杆, 以资操习。 旋经各营演放多次, 佥称所发各枪, 枪筒大小不能划一, 后门枪弹多有走火。 又多不能合膛。 臣始为惊诧, 立派署提督钱玉兴, 会同糙务处候补知县徐春荣、 筹饷报销局委员候补知府唐承烈, 将局中铸存后膛各枪日赴教场逐一试放, 果是枪筒、 枪弹均不一律….臣现己饬局将各项洋枪暂停铸造, 裁减局中司事、 工匠。 计自本年十一月起, 每年约可节省局费银二万余两之谱。”
“现已电致上海地亚士洋行购定后膛毛瑟枪一千五百杆, 每杆配子五百出; 又购买前膛来复枪五千杆, 并电购哈乞克司枪五百杆, 每杆配弹八百出。 以上留用枪价、 弹价, 约计裁减局费两年所省即可敷用。 其局中前已铸成之枪, 并由臣饬局设法修整匀配, 留为次等之用。……至后膛炮弹一项, 现始饬局试行添铸。 其原铸后膛枪子, 因杂用手器, 亦颇不甚得法。 幸前督臣丁宝帧去年派员赴上海添购机器, 现已陆续解运到川。 将来机器安置停妥, 饬令该局专铸铜帽、 后门枪弹、 炮弹, 及赶造洋火药, 较有把握。”
1888年6月3日, 刘秉璋奏四川机器局采购之枪炮机器, 部份在途沉失。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间, 前督臣丁宝桢任内, 筹备款项, 派令机器局委员补用从九高启文、 候选府经黄德纯亲赴上海, 购买外洋枪炮等件。 十三年三月间, 该委员高启文始将各种枪炮子弹先行运解到川。其机器、 钢铁等件, 在宜昌分装七船, 由川河挽运逆流而上, 于十三年六月间行抵万县, 因滩险遭风, 在途沈溺一船。”
“前督臣筹款购办各种机器, 原为赶造后膛枪枝应用。 局中现只专造后门枪子、 铜火帽及开花炮弹、 拉火、 洋火药各件, 所有此次已到机器及从前购备各机器, 计已足敷工作。 其沉失未到机器十三部, 现尚无须配用, 应请毋庸补买。”
1888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八座、 各营旧洋枪2,337杆、 续成洋枪机件12,321件、 新造各种机器120种、 马梯尼后膛药弹128,000颗、 毛瑟后膛药弹139,200颗、 前膛铜火帽4百85万粒、 克鹿卜炮弹1,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1,2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60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600副、 外洋拉火4,400枝、 金陵拉火11,100枝、 亮火包48个、 皮条弹袋80副、 皮带436个、 药袋436个、 己成洋火药83,16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9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11座、 各营旧洋枪1,812杆、 续成各种机器13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44,000颗、 前膛铜火帽5百22万粒、 克鹿卜炮弹1,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1,2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60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600副、 外洋拉火6,000枝、 金陵拉火11,800枝……..又配造各样机器106起、 己成洋火药114,1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0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13座、 各营旧洋枪1,724杆、 续成各种机器16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400,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35万粒、 克鹿卜炮弹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3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9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160副、 外洋拉火6,000枝、 金陵拉火9,500枝……..又配造各样机器142起、 己成洋火药120,12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1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0座、 各营旧洋枪1,652杆、 续成各种机器14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枪头皮套305个、 皮带305根、 洋枪子袋50个、 配带50个、 又配造各样机器93起、 己成洋火药121,45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2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3座、 各营旧洋枪1,943杆、 续成各种机器19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416,000颗、 前膛铜火帽7百15万粒、 各种机器19起、 己成洋火药117,46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3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2座、 各营旧洋枪1,752杆、 续成各种机器26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 各种机器114起、 己成洋火药87,5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4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1座、 各营旧洋枪1,638杆、 续成各种机器29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 各种机器110起、 己成洋火药115,99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7年, 四川总督鹿传霖上奏, 请略为增加机器局经费, 原户部核准, 每年不超过六万两, 请每月增加六百两。 自从1896年2月增加之后, 局中仿造抬枪、 快利枪及马梯尼枪、 药弹、 铜帽、 洋火药、 修理洋枪, 均着有成效。 1895年重新开始制造马梯呢枪。 1896年加造抬枪、 快利枪等。 拟请将经费增至八万两。
1897年, 根据新任四川总督恭寿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72件、 水龙17座、 各营旧洋枪5,350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马梯尼枪614杆、 蜀利抬枪200杆、 快利枪20杆、 马梯尼枪药弹364,080颗、 蜀利抬枪药弹65,880颗、 前膛铜火帽8百45万1千粒、 各种机器624起、 己成洋火药97,017斤,均经试放合用。”
1898年3月30日四川总督恭寿上奏, 拟自制机器以应荣禄扩充各地机器局之议。 总办候补道安成称:“该局领银制造, 每年以八万两为度, 不准溢于八万之外。 核计所造抬枪, 五子快利, 马梯尼诸枪以及大小药弹, 工本尚不昂贵。 若添制机器, 加工制造, 更可多造枪枝、 药、 弹。 惟外洋购买机器, 道远价昂, 为时过缓, 且川江节节皆滩, 尤虑途中失误; 该局制造委员、 工匠皆能制造机器, 不如由局中自造, 既可节省经费, 又无滩河险阻, 并可计日告成。”
1898年四川总督奎俊奏请扩充制造, 请由八万两再加二万两, 仍由成绵道库土货厘金项下开支, 奉旨认真推广制造。
1899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92件、 水龙24座、 旧洋枪3,260杆、 续成各种机器96起、 新造马梯尼枪1,002杆、 蜀利抬枪1,000杆、 前膛枪1,000杆、 马梯尼枪药弹390,400颗、 蜀利抬枪药弹400,000颗、 前膛铜火帽7百80万粒、 各种机器735起、 己成洋火药5,40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0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99件、 水龙16座、 旧洋枪5,870杆、 续成各种机器114起、 新造马梯尼枪978杆、 马梯尼马枪40杆、 蜀利抬枪1,533杆、 利川前膛枪556杆、 定川小前膛枪203杆、 前膛抬枪44杆、…. 马梯尼枪药弹30,560颗、 蜀利抬枪药弹72,300颗、 十三响枪药弹10,000颗、 毛瑟枪药弹987,840颗、 铜火帽8百万2千粒、 小火98万8千粒、 铜钉77万2千颗、 洋火药27,484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1年1月10日, 奎俊请为四川机器局添造枪械经费立案; 自1899年经费改为10万两, 规模仍小, 请于1900年12月2 日起, 每月增加七百两, 每月可添造蜀利抬枪10枝、 马梯尼枪10枝、 前膛手枪20枝、 前膛抬枪15枝。
1901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79件、 水龙8座、 旧洋枪2,054杆、 续成各种机器57起、 新造蜀利抬枪484枝、 马梯尼枪312枝、 利川前膛枪1,170枝、 定川小前膛枪80枝、 毛瑟抬枪550枝、 毛瑟手枪312枝、 前膛抬枪300枝、 蜀利抬枪药弹173,000颗、 毛瑟抬枪药弹108,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637,800颗、 马梯尼枪药弹47,060颗、 铜火帽5百30万粒、 小火42万5千粒、 铜钉22万4千颗、 各种机件1,102起、 洋火药90,082斤,均经试放合用。”
此处报告可能有误, 所谓毛瑟手枪, 应为单响毛瑟步枪, M1871式。 在1903年的报告中说, “去年制造毛瑟枪三百余杆…在今日亦问□废。” 可
1902年7月30日, 四川总督奎俊奏四川机器局亟应培修。 “机器局自光绪三年创建厂房, 制造枪炮, 五年停办, 六年四月十八日奉旨复行开局制造。 并添修熟铁、 锅炉、 碾药各厂房及洋火药局库。 川省地气潮湿, 各厂房、 局库常受煤气药料熏熬, 檀柱均有朽坏。 虽经随时培补, 无如熟铁厂、 碾药厂、 洋火药局受气过探, 朽坏尤甚。 现在屋宇歪斜, 大有力倾圯之势, 亟应赶紧修造。”
“去岁扩充制造, 已添设绘图委员一人。 此次培修各厂, 应添绘图、 白药房各一所, 以资办公。”
“川省人心浮动, 不能不思患预防。 拟请酌拨威远军一营, 移扎局旁, 以资防守。 查局侧向有城守营箭道一所, 地基宽厂[敞], 拟于该处建修营房, 将该营驻扎其中。 箭道余地, 则建修表码厂, 作为演试枪炮之地。 全城守营箭道, 当在附近购地另修归还。 计培修添造各项工程, 详加估核, 撙节动用, 约须库平银一万七千两。 仍在成绵库上厘项下开支。”
1902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43件、 水龙10座、 旧洋枪3,941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毛瑟抬枪540杆、 毛瑟手枪387杆、利川前膛手枪1520杆、 毛瑟抬枪药弹180,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2,240颗、 马梯尼枪药弹528,000颗、 小火1,189,000粒、 铜钉61万4千颗、 各种机件1,071起、 洋火药38,25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12月17日, 四川总督锡良奏四川机器局应添设新式枪厂。“川省机器局去年造抬枪五百余杆, 毛瑟枪三百余杆, 前膛枪─千五百余杆。 抬枪笨重, 用时最少, 毛瑟、 前膛在今日亦问□废。” 可知不是刚问世出产的毛瑟手枪。
“现惟先在鄂厂购办, 而该厂应接不暇, 仅允分以千杆, 正初力克造齐。 因令派赴日本阅操之道员罗祟龄订购日厂步枪二千杆, 配足弹、 药等件。 合计此三千杆之价费, 约在二十万, 勉力腾挪应付, 归入动支防剿经费项下一并报销。”
“赋敛不宜再重, 厘税方将议撤, 求其裕邦计而不□股民生者, 则银元之扩充销路一也, 铜元之厂取盈余二也, 选商办矿有利无害三也。 银元者官款收之以倡其始, 必俟民用便之乃获其益。”
1903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配机器182件、 修理水龙11座、 旧洋枪2,830杆、 新造毛瑟抬枪190杆、 毛瑟手枪1,088杆、 利川前膛手枪450杆、 蜀利抬枪40杆、 毛瑟手枪药弹308,120颗、 马梯尼枪药弹11,840颗、 小火570,000粒、 铜钉90万4千颗、 各种机件1,826起、 洋火药35,33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冬, 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其机器为制造毛瑟1903式步枪, 日出50枝步枪、 枪刺50把、 出弹25,000粒、 无烟药75公斤、 并聘洋匠三名。
1904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46起、 修理机器157件、 水龙13座、 旧洋枪2,04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手枪1,037枝、 毛瑟手枪药弹715,135颗、 哈乞开斯枪弹1,324颗、 小火256,300粒、 铜钉20万1千8百颗、 各种机件2,650起、 洋火药37,892斤,均经试放合用。” 当年同时停造其他各式步枪。
单响毛瑟步枪(M1871)
1905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04起、 修理机器168起、 水龙27座、 旧洋枪2,02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118枝、 毛瑟手枪药弹1,273,560颗、 六门转珠连手枪弹1,220颗、 十三响马枪弹945颗、 快利子885颗、 铜罐火260颗、 小火457,000粒、 铜钉12万1千颗、… 各种机件3,534起、 洋火药26,231斤, 均经试放合用。”
毛瑟M71单响11mm步枪弹
德国毛瑟11厘米1871式子弹诸元:
弹壳长: 60 厘米
子弹全长: 77.98 厘米
子弹全重: 43.03 公克
弹头长: 27.18 厘米
弹头重: 25.02 公克、 圆头弹
装药: 4.99 公克黑火药
枪口初速: 439.83 公尺/秒 (852.42厘米枪管)
1907年, 川省机器局仿制日本明治三十一年新式速射山炮一尊, “口径七生五, 弹重十二磅, 击力在六里以外, 系就该厂原有机件改造而成, 于十二月底在城外凤凰山演试, 准头、 速率比较原炮尚合战事之用。 此为四川首次造炮, 四川总督赵尔巽于1908年3月23日奏修建炮弹两厂, 每年出前式山炮三十余尊, 炮弹六千余颗, 统计约需银十三万两。 炮厂机器, 就局中现有机器支配。 弹厂各机及钢、 铜物料, 均须陆续电沪订购, 以资备用。 炮身钢料, 现当试办, 应暂向沪厂订买。 俟着有成效, 仍当研究炼钢之法, 就地鼓铸。”
1907年3月14日, 锡良交卸。 而1903年冬, 派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订明分三期交银、 两批交货, 均已抵达, 正溯江上运, 于春夏可陆续到厂。 该项采购, 共1,561,173马克, 折合规银六十余万两。 因原厂地方不够, 另建新厂, 枪厂、 弹厂均已大致建成, 药厂正修建中, 共用银二十余万两。
1906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40起、 修理机器59起、 水龙1座、 旧洋枪1,019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420枝……九响毛瑟枪药弹1,042,800颗、 毛瑟枪药壳330,020颗、 单响毛瑟枪药弹326,000颗、 十三响马枪弹1,200颗、 碰火2,000颗、 红铜小火460,000粒、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15,011起、 洋火药28,185斤,均经试放合用。”
1907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58起、 修理机器38起、 水龙29座、 旧洋枪920杆、 新造七生五寸径开花炮一尊、 砝蓝单响毛瑟枪1,23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965,200颗、 单响毛瑟枪药壳283,040颗、 马梯尼枪药弹46,000颗、 红铜小火90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109,000颗、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22,766起、 洋火药20,79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8年, 奏报机器新厂, 建厂基址261亩4分, 围墙381丈, 机器有造枪机器294部、 造弹机器66部、 修理机器25部、 打铁房机器29部。 造药所建厂基址69亩3分, 围墙196丈, 洗棉花机器3部、 造硝镪水机器4部、 造硝磺镪水机器4部、 造酒精以脱机器2部、 碾药剪药机器3部、 合药机1部、 造铜帽机器8部、 烘棉花汽管33节、 生电机大小各一部、 电灯大小1,674盏(各种配用全)、 造砖机1部。
1908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5起、 修理机器1,052起、 水龙24座、 旧洋枪352杆、 新造各种机件12,553起、 砝蓝单响毛瑟枪1,22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1,001,600颗、 毛瑟枪药壳341,620颗、 马梯尼枪药弹41,600颗、 红铜小火36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20,000颗、 黄铜钉子24万颗…洋火药19,25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9年9月25日, 赵尔巽请陆军部知照税务处验放, 川厂附设学堂购德国各项车床廿具, 小刨床、 中心机各一、 线刀四、 老虎钳廿、 大小天平四、 共装廿九箱, 扣实英金2,400磅13先令。
1910年赵尔巽电陆军部, 川厂机料到齐, 即将开工。 其所购买的各种机器样板, 均系为制造六厘米五口径步枪。 但听该厂总办说练兵处在1906年6月28日, 规定陆军步枪口径为6.8厘米, 枪筒长150倍, (102厘米), 出口速为650公尺/秒。 希望暂制厘米五口径步枪, 日后再改。 陆军部回函六八原系奏案, 并非规定。 但沪、 鄂、 粤各厂均已照改, 川厂仍以改为六八为宜。 (汉阳改制六八, 因经费缺乏未成。)
毛瑟六八公厘口径步枪(M1907)
1909年, 因新厂即将建成, 赵尔巽令旧厂停工。 会办冷利南上书抗争, 因新厂筹备、 各项器具均由旧厂人员协助, 而今并无出品, 不宜停办旧厂。 当时也有重新厂而轻旧厂的情形, 因此冷利南不服, 后终于去职。 旧厂改为炮厂, 筹制火炮及机关枪。
1910年6月1日, 赵尔巽电锡良, 时任盛京, 川省兵工厂已于日昨开工, 成绩颇好。 此公创始之功, 如蒙赐以联额, 尤足壮也。 四川兵工厂于此正式成立。
1911年9月21日, 度支部函, 原准新厂称机器工业厂, 现改名官立机器工业厂, 须添购机器数十部, 经上海经理蜀赫厂事务之瑞生洋行估价, 共141,211.80马克, 合库平银五万余两, 限七个月在上海交货。
1912年民国成立, 制造马克沁机关枪20挺, 因零件太多, 无法制造子弹和弹带停造。
四川军政府成立四川造兵局, 下属两厂。 原机器局为第一厂, 兵工厂为第二厂。 1913年造兵局裁撤, 兵工厂归陆军部直辖, 定名为陆军部四川兵工厂, 原机器局称为兵工分厂。
陆军部报告, 四川兵工厂概况:
兵工厂,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北三官堂, 全厂面积共二百六十亩, 围墙以内面积一百五十亩一分九厘六毫, 厂外余地一百另八亩零四毫, 各厂房及办公室约居半数。 生产步马枪类:六八、 六五、 七九各种步马枪。 子弹类:铜壳、 火帽、 钢弹头。 杂件类;步马枪全身零件。
兵工分厂, 成立于1878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内供背桥, 全厂面积共五十四亩有奇, 艺徒学堂地基在内。 生产枪炮类:仿造马克沁机关枪, 二年停造, 仿造奥国思怀式六八机关炮、 克鲁伯七生五管退山炮。 弹药类:九响毛瑟枪弹、 仿造三口炮弹、 管退炮弹。 杂件类:机关炮全身零件、 山炮全身零件。
造白药处,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南, 全处面积一百五十余亩。 生产药品类, 白药、 无烟药。 杂品类:酒精、 依脱硝镪水。 附属兵工厂。
造黑药厂处, 成立于1882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南门外草堂寺之右, 全处面积二十亩有奇。 生产四工酒药。 附属兵工分厂。
当时产量为每日步枪25枝、 子弹万粒、 无烟药75磅、 黑药80斤。
1913年, 陆军部统计表, 四川兵工厂每年生产六八马步枪15,000枝、 六八枪子7,500,000粒、 无烟火药45,000磅、 黑火药21,000磅, 经费2,487,218元。
4月19日, 陆军部委派杨肇锡为兵工厂督理。
1914年2月5日, 陆军部电四川都督: “据兵工厂杨督理呈送二年份成绩清册…该厂自四月初一起十一月底止, 本厂仅出枪三千四百十五枝, 弹一百五十万粒, 药八千余磅, 照机器能力仅三分之一, 而用款至三十余万元, 原料尚取诸库储旧存…川省距都较远, 见闻难周, 应请贵都督严加督率。”
6月23日, 陆军部又再电四川都督, 由12月至3月的生产报告中, 相比日出50枝步枪、 25,000粒子弹的能力, 仍不及三分之一。
7月25日, 陆军部令各直属兵工厂, 沪、 汉、 德、 粤、 川等负责人, 由督理改为总办。
1915年4月20日陆军部, 川厂在1914年生产步枪5,000余枝, 用去经费120万, 相较汉阳出产15,000枝, 仅用经费不及一百万, 因此所报概算书无法核准。
9月3日, 陆军部核准成武将军陈宦委派张文郁为兵工厂总办。
11月11日陈宦电统率部, 四川兵工厂每日制造六八厘米步枪20枝, 子弹15,000颗, 现正积极筹备, 明年可提高产量一倍。 兵工分厂修配川省各式枪械, 每月并生产粤式机关枪一挺。 所谓粤式机关枪应是麦特森轻机枪。
1916年12月30日, 陆军部派徐孝刚为四川兵工厂总办。
1918年3月, 军阀熊克武占据兵工厂, 派吴景英为总办。 对兵工厂进行整理、 扩张生产。 开始生产毛瑟手枪与奥式守瓦兹洛色(Schwarzlose)重机枪, 机枪月产1至2挺。